2016-02-28 16:33: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2013年10月,谭述森(中)和同事一起研讨交流技术问题。王安民 摄
央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李潇帆 记者聂宏杰、宗兆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自2012年完成亚太地区的覆盖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飞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通讯、金融、减灾救灾、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托举起“北斗”的技术领军人之一,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斗二代工程副总设计师谭述森。
2月24日至27日,第十二届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在北京举行,这个看似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毫不相干的活动却专设了一个北斗终端的展位,记者在这里邂逅了北斗终端的体验用户“大飞”。“大飞”原名汪岗,就职于一家旅游软件公司,是一名户外徒步运动爱好者。他说,他用北斗是为了方便在无人区与家人取得联系。
“我们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9天的无人区徒步过程中,每天都使用北斗盒子与后方进行沟通,给家人报个平安,向后方报道一下整个团队的位置,报道一下整个团队的情况。北斗出来之前我们没有这样的设备,也没有这样的服务。”
然而大飞不知道,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和“位置报告”这两项他觉得最实用的功能都与一位74岁的老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谭述森。
1994年,52岁的谭述森离开工作近30年、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和荣誉的军事测绘战线,参加到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立项论证工作,一干就是22年。
在北斗建设之初,美国的GPS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发展都比较成熟,国内很多专家认为北斗也应该采用这两个业已成熟的组网模式,然而,谭述森却坚持北斗要走不同于GPS和格洛纳斯的发展道路。
“我们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我觉得我们晚有晚当中的先进理念,这就是我们北斗从一开始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就跟它们不太一样。应该说在自主创新上,我们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我们不是在按部就班的去跟,我们是瞄准了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需求,我们这样跳跃式的去跟。这样才能有竞争力。”谭述森说。
责编:彭洪霞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