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0 16:21: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渤海滩头,寒风凛冽。隆冬时节,第38集团军某防空团新装备实弹射击演练紧张进行。该团上士孙德振操作着某新型防空导弹车蓄势待发。
“3、2、1,发射!”一道火光划破长空,伴随苍穹一阵巨响,新型导弹成功命中靶机,顿时现场掌声阵阵。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名入伍12年的老兵,一年前还是一名雷达兵。
翻开孙德振当雷达兵时的训练日记,扉页上的字迹映入眼帘,“流血汗不留遗憾,目标高斗志更高。”为夯实基本功,孙德振一有机会就钻到车内练操作。特别是夏季驻训,雷达车内温度足有50℃,狭窄的车舱内挤着4个号手。可练兵机遇难得,哪怕条件再苦,孙德振都舍不得错过一次机会。嘴唇干裂抹点牙膏,手臂破了擦点酒精,衣服湿透就脱下来拧拧,正是凭借这种干劲,被官兵们称赞为“拼命三郎”。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孙德振参加集团军雷达全能号手专业比武,他运用摸索出的“乘除混用”计算规则和“两慢一快”动作要领,将操作时间由5秒缩短至1秒内,赢得集团军第一名。刚过“操作关”的他,对实战有了新的认识,在战场上,不懂维修与不会操作没有区别,一位合格的战斗员必须给自己“断奶”。两年后,他赢得了军区雷达维修专业的桂冠。
然而去年,团队编制调整,所有装备陆续升级换代。曾经带给孙德振荣誉的专业和装备全部淘汰,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时候,家人告知父亲患病,他一度动了提前退伍的念头。“人勤地不懒,人不能被困难吓到,‘本事’归零也只是暂时。”父亲的一句话给予了他莫大的信心。
新装备列装后,面对教材和训练器材匮乏的局面,孙德振主动请缨担任站长,积极参与研究随装资料,先后编写制作10余套教案课件。同时,孙德振还抓住接装培训这难得的机会,不断学习研究,借鉴运用以往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武器系统联调联试”“手动目指作战目标拦截”“光电跟踪系统作战”等规范化操作流程,这些成果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
正是凭着这股干劲,孙德振从导弹专业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完成了由一名普通的雷达兵向信息化防空尖兵的转变,续写了他军旅人生的崭新篇章。
责编:彭洪霞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