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从广播里常听到这些军事记者,来!认识一下……

2021-11-09 02:31: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1月9日消息(记者张灵雨 董思思 山森淼 刘若晨)11月8日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央广军事》为您介绍几位奋战在采编一线的军事广播记者编辑和部队新闻报道骨干,一起了解他们难忘的军事新闻采访经历,感受他们对军事新闻工作的热爱坚守,分享他们讲述中国军队故事、传播中国军队声音的感悟和信心。

  军事广播记者常年战斗在军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线,用真心感受官兵的训练与生活、用真情记录部队的发展和成就。只要有急难险重采访报道任务,就能看到他们不惧艰险、奋力冲锋的身影。

  总台央广军事记者聂宏杰:我现在正在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执行采访任务。从2014年开始,我就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事记者。7年来,经历了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和难以忘怀的人。这段时间,我正在壮美的喀喇昆仑高原,体验着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初冬。这里的夜晚繁星漫天,景色很漂亮,但是我们住的帐篷里却气温较低,光线较暗。因为海拔高,呼吸也很困难。但我想,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只有置身于边防一线,真正与基层官兵一起摸爬滚打,才能更好地理解卫国戍边战士们的不容易。在这里,让我学会了敬畏,懂得了坚守,更理解了边防官兵的可爱与勇敢。

  总台央广军事记者王锐涛:今年是我成为军事记者的第三年。3年多来,我去过很多激动人心的新闻现场,看到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的新时代风采,见证了许多精彩的历史时刻。例如,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的国庆70周年阅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也曾跟随边防官兵走过高山海岛,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今年的10月份,我还跟随海军舰艇前往俄罗斯,全程参加了中俄“海上联合-2021”军演和首次联合巡航。巡航期间,我看到,外国舰机全程跟踪,那一刻,我真正认识到在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过程中,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未来我将通过手中的话筒,继续向听众传递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弘扬“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革命精神,讲好新时代奋斗强军的故事。

  今年7月,军事广播记者宋康飞、郝铮赴河南执行防汛救灾报道任务,他们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精神,采制了一大批融媒体新闻作品,较好地展现出军事广播新闻人的责任担当与过硬作风。

  总台央广军事记者宋康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军事记者就应该到一线去,到官兵身边去。今年7月20日晚,当我在网上看到河南郑州暴雨的新闻后,出于军事记者的职业敏感,我迅速收拾好行李,将采访设备、雨衣、充电宝等放进出差用的行李箱,做好随时奔赴防汛抢险一线的准备。第二天,我就和央广军事新媒体的同事郝铮紧急赶往河南防汛前线。到达抗洪一线后,在一座废弃的乡村小学,我们一起采访在那里休整的武警鹤壁支队官兵,看着一张张充满疲惫而又略显稚嫩的脸庞,我们落下了感动的泪水。身穿军装的他们,在面对凶猛的洪水时没有一个选择退缩。正如网友留言所说:“不知不觉,我们眼中的‘00’后,已经变成了英雄。”在以后的采访报道工作中,我会继续坚守初心本色,离官兵更近一些,把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展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

  总台央广军事记者郝铮:近几年,我上过高山、登过海岛,与边防官兵一同巡逻执勤。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子弟兵无所畏惧、冲锋在前的身影。我去年曾经到江西抗洪抢险一线采访近20天时间,今年到河南抢险救援场采访10天时间。在灾情一线,作为新媒体的记者,我拍摄到民房被洪水吞噬的画面,让我现在想起来仍然感觉到震撼。在救援现场,我用镜头记录下武警官兵全力转移群众、加固堤坝、封堵决口的画面。休息的时候,当他们唱响歌曲《当那一天来临》,我又用摄像机记录下他们疲惫但坚定的脸庞,歌声与画面一经播出便感动了广大网友,视频的播放量超过了五千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用镜头记录人民子弟兵的感人瞬间,向广大网友展示有血肉、有担当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强军风采。

  总台央广《国防时空》节目的编辑们善于策划选题,并以高度的责任感牢牢守住节目安全播出关口。到一线采写新闻,他们俯身倾听官兵心声,带着敬畏与感动践行军事广播新闻人的初心使命。

  总台央广军事编辑赵敏:我第一次外出采访时,曾有一位军队科研专家说过:“要以百倍的信心对待首次,以首次的细心对待百次”。这几年,我经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国防时空》节目每天早晨6点播出,内容涉及到时政新闻、主题宣传、军队典型、练兵备战,以及每天一档的特色专题,近万字的节目稿件、七八条录音报道,都要在当天制作、审听、核对、播出,完成完整的发播流程后,时间常常已经是第二天凌晨。虽然我已经将几百期《国防时空》节目安全送上播出线,但我始终保持第一次独立值班时的那份敬畏心,反复核对日期、名字、片花、音频接口等每一个细节。作为节目发播前的“把关人”,“安播”一词早已牢牢印在心里,确保所有内容准确无误,我才能安心,这也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未来,我希望能够为听众朋友呈现更多的精品佳作,用话筒、镜头、文字记录和传递新时代的强军之声。

  总台央广军事编辑朱东阳:从事军事广播编辑工作三年来,我去过祖国边疆的边防哨所,去过偏远艰苦的海岛营区,也去过军事斗争准备的第一线……就在10天前,我还去往某潜艇部队采访,认识了多名神秘可爱的潜艇部队官兵。采访中,当提起家人时,他们几度哽咽,但说到职责使命,他们却异口同声:“作为执掌大国重器的一员,能够守护祖国安全稳定,这是毕生的荣耀。我们随时准备为祖国奉献一切!”倾听着他们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感人故事,我深深感动,几度落泪。作为一名军事广播新闻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更多精彩的强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也将是我永恒不变的使命与追求。

  在21年的军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实践中,中部战区政工保障室宣传文化室主任李迎新坚持把话筒、镜头对准一线官兵,生动记录下他们在日常训练、演习演训、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海外维和等行动的奋斗故事和强军风采。

  中部战区政工保障室宣传文化室主任李迎新: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以声音呈现为主的广播媒体,是很有魅力的。2020年夏季,我在湖北采访部队官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时候,根据总台央广《国防时空》节目的需要,参与了很多广播节目的采制。有一次,在空降兵某部连夜奋战、封堵决口的现场,我录下了官兵们喊着口号、唱着战斗歌曲奋勇抢险的声音。当这些声音以录音的形式,在当天的节目中向全国播出的时候,不需要更多的描述就能很容易让广大听众体会到,人民子弟兵那种顽强拼搏、无私无畏的忘我精神。

  今年7月,河南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武警河南总队政治工作部文化工作站站长王俊峰跟随部队冲锋陷阵,进入抗洪抢险的现场,采访武警官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畏艰险的感人场景,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援最前线,采写的上百篇稿件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平台播发。在王俊峰看来,军事广播节目在部队官兵中间,有着不一样的功能和价值。

  武警河南总队政治工作部文化工作站站长王俊峰: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几年前采制广播节目的一个场景。时间大概是2015年,武警河南总队驻马店支队有一位士官,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他的家属和父母经过商量,决定无偿捐献这位士官的身体器官。当时,我决定采用广播这一载体进行报道。因为这样的话,不需要像电视、图片那样,让当事人面对镜头和受众,可以充分照顾士官家人的情绪。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我连夜采访、撰写串词、剪辑录音,稿子播出后收到很好的反响,士官的家人也比较满意。

  说起与军事广播的情缘,空军空降兵某旅新闻报道员王一凡的经历可以说有一点不平凡。他在当新兵时,一次偶然机会,接受了军事广播记者的采访。他说,当听到自己的声音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里传出来,特别兴奋、特别自豪。如今,王一凡也想将这份自豪感传递给更多的战友,以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国听众。

  空军空降兵某旅新闻报道员王一凡:2016年,我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主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进行广播节目的采写。我感觉,我总能从广播节目的采写中,找到独有的乐趣。我和广播节目打了很多年交道,从播发的第一篇作品到现在,差不多有一百多篇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老师,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一次,我们部队远程机动到高原执行任务。作为报道员,我采访了一位小战士,后来他再见到我时,兴奋地对我说:“哎呀,真谢谢你啊,家里人听了你采访我的报道后,感到非常高兴。”其实,我理解的军事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要真实反映官兵的训练和生活,更多的是要让官兵的家属、朋友,以及广大群众,了解军人这份职业,理解和支持军人这份职业,激发更多官兵坚定他们的从军选择,树牢建功军营、献身国防的初心使命。

  陆军第71集团军某特战旅新闻报道员李林爱写爱画,新兵刚下连队没多久,就被指导员“慧眼识才”,成为连队的新闻报道员,从此开启了军事新闻的追梦之旅。今年4月到7月,李林来到央广《国防时空》编辑部轮训学习。他说,他与军事广播的情缘不仅体现在学习期间,而且将一直延续下去。

  陆军第71集团军某特战旅新闻报道员李林:自从到央广总台《国防时空》编辑部学习以来,我对军事宣传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每当我看到编辑老师在编审稿件期间,为了一个日期、一个地名、一个术语反复斟酌、反复核对的时候,我才真正认识到,新闻宣传是一件很严肃的工作,必须要非常用心,非常细心,容不得半点儿差错。

  我所在部队的前身,是诞生于1927年黄麻起义的红军部队。在今年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我深入连队采访,挖掘出“草地党支部的三件传家宝”等鲜活故事。节目在央广《国防时空》播出后,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篇小稿,不仅把单位弘扬优良传统的做法介绍出去了,也让更多的战友了解了我所在的部队。今后,我会更加热爱这份工作,要用更多作品讲述好新时代的强军故事。

责编:翁倩悦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