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记者重访湘江战役旧址:江水奔流不息,长征精神永恒

2021-10-25 19:33: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0月25日消息(记者危瑶 陈典宏 刘一诺 杨志刚 殷铁军)撑一支长篙向历史深处漫溯,湘江战役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如果说长征是震撼寰宇的英雄壮举,那么,湘江战役便是这一壮举中令人瞩目的巨大红色惊叹号。

  1934年11月28日,红军中央纵队从广西兴安县界首渡口开始渡过湘江,渡口的浮桥数次被敌人轰炸破坏,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又多次重新架设,最终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红军将士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史诗。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烈士碑林: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寒山转苍翠,湘水日潺湲。仲秋时节,记者来到湘江战役旧址,追忆那段壮怀激烈的喋血鏖战,探寻红军将士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的血性基因。

  “这里是脚山铺阻击战旧址所在地,是敌人封锁湘江的咽喉。”在茂盛古木苍林环抱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凭吊广场,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周运良的讲解,将记者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80多年前那些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

  “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战斗最白热化的一场生死阻击战。”周运良告诉记者,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师,与湘军超过四个师的部队,在脚山铺、白沙河一带殊死鏖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

  战斗中,军团政委聂荣臻负伤,6000多名指战员伤亡。身负重伤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为了不拖累战友、不成为俘虏,奋力夺过警卫员的手枪朝自己扣动扳机,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置身于湘江战役的旧址,记者仿佛听到87年前的枪声、炮声、喊杀声响彻天际,厮杀声不绝于耳。采访中,一座镌刻着“觉山阻击战”几个遒劲大字的石碑,让记者心生疑窦:到底是“脚山”还是“觉山”?等记者翻开1933年国民政府编修的《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又发现了另一个名字——“爵山”。

  全州县党史办副主任周雄对此解释称,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里用的也都是“脚山”,但他在1988年给战场旧址题词时故意将“脚”字写成“觉”字,就是想让后人明白:“红军经过这一战役后,觉醒了!”

  在一块大约两米高的飞檐造型石碑上,刻着“觉山阻击战”几个红色的大字

  从带着泥土芳香的“脚山”到官僚气息扑面而来的“爵山”,再到猛然惊醒的“觉山”,一字之差,一语道破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红军将士又为何能在绝境中涅槃重生的密码。

  强渡湘江,是在国民党当局对苏区进行铁桶“围剿”、党内出现严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下发生的。正是在强渡湘江后,中央红军才纠正了之前的错误行军路线,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并为后来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

  空降兵某训练基地组织学员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现地教学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记者遇到了正在开展现地教学的空降兵某训练基地学员。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看到湘江血战后红军将士一步步走出低谷、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学员们纷纷表示:“强军路上,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只要高举理想信念这个伟大旗帜,就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湘江侧畔,来到那条曾经跨越湘江天险的生命通道——界首渡口,当年红军渡江的浅滩水草萋萋,惨烈悲壮的往事早已沉淀在波光潋滟中。

  87年前,就是在这个渡口,临时架起的浮桥,一次次被炸毁又一次次被修通,艰难行进的将士,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往前冲……鲜血染红了湘江,于是,当地才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渔舟唱晚,碧波荡漾,如今的界首渡口景色秀丽、游人如织,成为不少游客必选的打卡地。凝视铭刻着血色忠诚的江水,空降兵某旅新训营教导员李伟百感交集:“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今天,面对种种安全威胁和挑战,让我们更加看清脚下这条坎坷的路、光辉的路,激励我们去自觉走好民族复兴的路、新长征的路。”

责编:王苗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