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这个退伍兵真牛!从小就想当企业家,现在靠发展蜂蜜真的致富了……

2021-09-11 19:53: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9月11日消息 (记者张灵雨 杨鸿)钱卫新,云南曲靖人,1991年出生。2010年考入东华大学,2011年参军入伍,在原南京军区某师警卫连服役两年,2013年退伍后返校复学。大学毕业后,钱卫新毅然放弃上海某单位的聘请,来到西双版纳农村创业,专注于蜜蜂养殖和蜂蜜产品的开发。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帮助当地农户完成了传统蜂箱到专业蜂箱的技术转变,并将西双版纳地区的蜂蜜产品打入北上广地区,带动群众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钱卫新(一排左一)与战友合影

  云南省勐腊县位于西双版纳东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一年四季蝶飞蜂舞,鸟语花香。记者驾车从勐腊县城向勐伴镇行驶约15分钟,便来到了“90后”大学生退伍士兵钱卫新和退役战友创办的“滇云蜜语”生物科技公司,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蜜蜂的世界:一群群蜜蜂飞向漫山遍野觅食,蜂蜜、蜂巢、蜂王浆等蜂产品应有尽有。当谈到当初为何放弃上海的高薪职位回到滇南乡村发展蜂蜜事业时,钱卫新说,是心中的那份责任和情怀,让他作出了选择。

  钱卫新:人这一生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前几年我来这里调研时,发现这里的乡亲受制于森林保护区的政策规定和土地因素,没办法发展高效产业,但是,经过检测后,我们发现这里的蜂蜜营养成分比别的地方高,于是就决定在这里发展养蜂事业。

毕业后的钱卫新来到西双版纳,走访所有村寨的蜂农

  钱卫新出生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的一个偏远乡村,小时候,他就深深体会到了家庭贫困的艰难。后来,在政府开展的扶贫行动中,一家大型企业与村里达成合作,让村民们通过特色种植增加收入,钱卫新的家庭从此摆脱了贫困。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当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帮助乡亲脱贫致富。

  钱卫新:年纪很小的时候,我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一个企业家。不仅要自己多赚些钱,也要帮助其他的乡亲脱贫致富。

  2010年高考结束后,钱卫新收到了上海东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村里当时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在大学二年级时,他看到公告栏里大学生入伍的政策宣传时,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去军营的大熔炉里接受锻炼。

  钱卫新:刚开始,我的家人不太同意,觉得参军入伍会耽误人生中宝贵的两年。但是我却觉得,人这一生有好几十年,不差这一两年,而且参军入伍是有年龄限制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年龄大了再想去就不行了。后来我跟家人耐心交流,最终他们表示尊重我的想法。

  2011年11月,钱卫新入伍来到原南京军区某师警卫连。在部队,钱卫新最难忘的是春节阖家团圆的时刻,在哨位上遥望城市的万家灯火。那一刻,他深深地为军人的职责使命而感到自豪。两年的军旅生活,锤炼了他的意志和体魄,也培养了他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奉献的情怀。

  钱卫新:我在部队里也和班长交流过,他们对我说,“存在即是奉献。”意思就是,你只要坚守在岗位上,完成你的任务,你就是在奉献。 

钱卫新与蜂农交流 

  2013年,钱卫新退伍后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实习期间,他在上海的一家金融公司担任客户经理。毕业时,公司给予了他一个年薪20多万元的职位,并且还可以依据政策落户上海。就在很多人以为他会留在大都市闯荡金融市场时,钱卫新却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去西双版纳的农村养蜜蜂。大学毕业后回农村一直是他坚定的想法,之所以选择这个创业方向,则来自于表姐的启发。

  钱卫新:我的表姐在勐腊县勐伴镇的一所学校里教书。有一次,我看她在朋友圈里销售蜂蜜产品,我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卖蜂蜜?她回答我说,班里有些学生的学费、班费,是家长们出售野生蜂蜜赚来的。如果蜂蜜卖不出去的话,学生的学业就没办法保证,她想帮帮他们。我听了我表姐的话,就想帮他们一起卖蜂蜜,我不需要这个钱,只想帮助他们。

  身为乡村教师的表姐一心帮助乡亲致富的这份情怀,让钱卫新深受触动。看到表姐在朋友圈发布的那些天然蜂蜜的照片,望着琼浆玉液般的蜜汁,千里之外的钱卫新仿佛也闻到了蜂蜜的芳香。在查阅相关信息后,他意识到,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养,对纯天然蜂蜜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孕育着高品质纯天然蜂蜜,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于是,在2016年春天,他只身来到西双版纳,决定利用这里的山林资源发展蜂蜜事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钱卫新:家人知道我毕业之后想要回乡做蜂蜜时,一致反对。其实我也可以理解,你想想,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又回到村里,会让别人怎么看?我爸当时就特别生气。我经过认真的思考,觉得自己应当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究竟对与错,让时间来证明。

钱卫新用真诚打动蜂农并达成合作

  那个时候的勐伴镇,还比较偏远和落后,钱卫新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所有村寨的蜂农,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调研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在这里创业的决心。2016年,通过银行贷款、亲友借款和个人积蓄筹措到创业资金后,钱卫新与另一名志同道合的退役战友一起成立了公司。

  钱卫新:我们的目标,就是想让这里的村民通过养蜂获得收入。我们也希望能够发挥产业优势,把乡村建设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来,让乡村更加美丽。

厂房建设

  钱卫新的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需要当地村民参与。但是,由于他刚刚进入蜂蜜行业,又是外地人,许多村民不相信他,有的甚至认为他是骗子。勐伴镇回落村的卡咪村小组,是钱卫新和他的团队经常拜访的村寨,为解开当地村民的心结,钱卫新决定在村里举办一场篝火晚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钱卫新:村民们一开始不相信我,觉得我是一个外地人,你叫我做什么我就要去做?到了最后,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就买了一头猪、200斤白酒,到他们的村子里,把男女老少都叫来吃肉、喝酒。在这个过程中,我耐心跟他们讲蜂蜜产业是什么、怎么发展。我们用这种方式融入他们,才打动了不少人,大家觉得这个人还不错,要不然就跟着他做一做、试试看。

  凭着在部队养成的不服输的韧劲,钱卫新早出晚归,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去动员,免费为村民发放种蜂和蜂箱,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乡亲。

  钱卫新:我们给村民送蜂箱时,因为山路不好走,即使开着车子也需要五六个小时。等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三点钟了,但是我们没有打扰村民休息,把车停在村里的广场上,在车上休息了三四个小时。等到天亮,才把蜂箱挨家挨户去给村民们送去。

  为了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养蜂事业中来,钱卫新经常是风里来雨里走,即便是在崎岖的山路上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他也依然坚持,从不放弃。

  钱卫新:去往村里的山路往往路窄弯多,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车翻到悬崖下去。有一次,由于路面湿滑,我的车子撞到了山上,车报废了,但是人没出什么事情,原因就在于我养成了一种良好习惯。因为我在部队的时候,对于被子怎么叠、衣服怎么摆都有要求,所以我做任何事情都比较守规矩。交通规则规定驾驶员要系安全带,我一直都遵守。无论有没有摄像头,我开车都系着安全带,这个习惯的养成帮我躲过了这次生命危险。

钱卫新为村民进行蜂养殖方面的教学

  经过艰辛的付出,钱卫新和他的公司获得了村民的信任,许多村民加入进来,成为公司的专业养殖户,并在养蜂中收到丰厚的回报。2017年,当地政府将养蜂纳入扶贫重点产业来推动,钱卫新的公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起了蜜蜂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公司等分支机构,使公司成为集蜜源管理、蜂蜜采收、蜂蜜检测与过滤包装销售全产业链覆盖的综合性蜂蜜企业,业务涵盖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天然蜂蜜资源开发、蜂蜜功效研究及优质蜂蜜产出技术开发等项目,产品也很快打入了北上广等地区。

  钱卫新: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天然中华蜂产出基地,还与海尔集团合作建立了一个野生蜂蜜示范基地。2020年,我们成功地带动了2600多家农户开展养蜂,实现总收入1400多万元,平均每户超过了5000元。

钱卫新全家福

  经过五年多的辛勤努力,钱卫新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春天”,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之前,由于回农村创业,与上海的女友聚少离多,两人无奈分手。后来,钱卫新在西双版纳结识了一位姑娘,她同样怀有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情怀。在两年前那个鲜花盛开的五月,这对志同道合的情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钱卫新:我爱人的老家在东北,她大学毕业之后在深圳工作,收入也还不错。但是,她也有着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情怀,就辞去了工作来到了这里。我们的人生经历很像,彼此就产生了共鸣。

  蜂蜜变现,让村民们喜笑颜开,也让钱卫新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创业以来,钱卫新和他的团队累计培训了2万多名农户发展养蜂业,直接带动6000多名农户通过养蜂增加了收入。看到养蜂能够发家致富,许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

  “想摘一片,一片绿叶,想写首小诗,一首小诗,告诉你,告诉你,西双版纳总有,总有忘归的感觉……”唱着这首西双版纳的州歌,钱卫新憧憬着美好未来。他说,作为一名退伍士兵,乡村振兴是他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他会一直保持冲锋的姿态,继续打造“甜蜜的事业”,带动更多的群众靠生态养蜂致富,让西双版纳的乡村更加美好。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