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曾文龙:逐梦电磁空间的“猎手”

2021-08-09 14:49: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8月9日消息 (记者李攀奇 刘若晨 李波 徐晓辉)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曾文龙聚焦服务军事斗争准备深研制胜机理,紧盯新质作战领域前沿攻坚克难,先后14次赴高原一线执行任务,取得大量实用管用成果,为联合作战指挥提供了有力支撑。

曾文龙(中)调研装备作战性能

  海拔4000多米的西部高原,一场激烈的指挥对抗演练正在进行。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曾文龙专注于电磁态势,准确研判情况,及时向红方指挥所提供决策建议。经过几个回合对抗,红方成功夺占战场电磁优势。

  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曾文龙:电子对抗这个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利用电磁波这个手段去阻断、削弱敌方的通信、雷达等电子设备的使用,降低它的使用效能,让敌方变成“瞎子”、变成“聋子”。

曾文龙(中)与部队官兵一同勘察阵地

  现代战场上,围绕电磁环境博弈形成的制电磁权,成为作战双方激烈争夺的新“制高点”。西部战区成立后,曾文龙成为第一批调入战区某保障队的人员之一。作战任务的转变,迫切要求曾文龙从“技术权威”转型为“王牌参谋”。

  高原高寒地区是西部军人的主战场,也是电子对抗保障力量的主阵地。为了准确翔实地了解战场环境、感知战场变化,曾文龙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铆在雪域高原。他14次赴高原边防执行任务,行程10多万公里,上百次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足迹遍布了西部边防一线最高、最远、最艰苦的点位。

  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孙林:我们和曾文龙同志一起爬过很多山头,到那里去找信号。我们所携带的装备很重,每个人都超过了二十公斤。在氧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大家走几步就感觉非常累,会出很多汗,就需要歇一歇。等到了山顶,风一吹又会感觉很冷。那段日子很艰苦,但是也很有收获。

曾文龙(左二)指导部队官兵操作装备

  在长期的研究探索中,曾文龙发现电子对抗指挥系统急需改进。他主动受领任务,带领团队白天在部队调研,晚上在实验室找思路、写代码,通宵达旦搞研发。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攻坚克难,系统研制成功并开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电子对抗的作战效率提高了90%,该系统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复一年的跋山涉水,日积月累的思索沉淀,一次次的突破创新,大大增强了曾文龙从事电子对抗事业的信心和能力。

  在一次战区组织的联合作战演习中,曾文龙带领仅有的四名成员,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根据西部方向作战环境的8个课题、40多个场景进行大量的计算,成功搭建起全部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保证了演习的顺利进行。

  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曾文龙:作战理论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论研究开展得再深入、再漂亮,但如果在作战中产生不了实际效益,也只是纸上谈兵。开展理论研究一定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如果不行,要及时地去做调整。我觉得,这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一个道理。

曾文龙(中)指导部队官兵开设阵地

  信息化战争呼唤联合作战,电子对抗同样需要联合制胜。曾文龙主动联合战区空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军兵种专业力量和电子对抗设备厂家,深入开展作战调研、行动协同和资源共享,创新探索出航天、航空和地面等多维力量的高效融合,大幅提高了电子对抗作战的质效。

  西部战区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刘涛:从任务筹划开始,他就和我们进行对接,明确分工。大家一起分析规律,再把联合机制建立起来。如果数据真正能够做到实时共享,对作战目标就更加有针对性了,更加有的放矢。

曾文龙在高原行军途中吸氧休息

  从军20多年,曾文龙以强烈的情怀和担当投入电子对抗事业,在这片连接陆海空天的多维空间、决胜未来战争的广阔天地中,披荆斩棘、纵横驰骋。他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军特等成果1项、一等成果9项、二等成果6项,多项成果填补了战区和全军空白,为联战胜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曾文龙: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历史使命。我们的边防战士扛着枪,守卫祖国有形的边防。我们的电子对抗兵拿着仪器设备,守卫着祖国无形的边防。作为战区的电子对抗人,我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在改革强军的历史进程中,把战区的电子对抗事业推向前进。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