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 23:31: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6月17日消息 (记者山森淼 银雪菲)吴涛,湖北武汉人,1982年9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3年7月入党,现任火箭军某部发射架指挥长,二级军士长。入伍22年,他苦练胜战本领,八次摘得比武冠军,培养尖刀号手25人,参与编写专业教材10余部。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获评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等多项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
吴涛在钻研武器装备操作
见到吴涛班长前,记者就听说他在全旅士官中声名远播:第一个通过号手资格认证,第一个担任专业教练员,第一个成为发射指挥长,第一批执行实弹发射任务,被誉为驱车仗剑、驰骋戈壁的“砺剑高手”。采访中,听到战友们对他的称赞之词,吴班长连连摆手说,这些评价言过其实,其实自己就是普通一兵,因为非常热爱导弹专业,所以工作起来特别投入。
吴涛:当年,部队移防到西北大漠时,没有训练装备,也没有成型的教材。在学习专业时,我只能下笨功夫、苦功夫去钻研,那个过程确实挺艰难的。
记者:听说您练就了“一摸准、一口清”的本领。
吴涛:想要熟练掌握技能,就必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那些很枯燥乏味的动作。只有认真去练习,才能够具备这种本领。
吴涛在学习专业知识
从怀揣着“军旅梦”,穿上军装、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吴涛就确立了坚定的目标——要在部队有所作为。当兵第二年,他考上了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大漠。从此,他就像一棵白杨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全力以赴专注于本职工作。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学专业时的样子,吴涛笑着说,那时特别刻苦,一门心思学专业,以至于在旁人眼中他都有点“魔怔”了。
吴涛:我当时把专业知识的难点、重点整理出来,自己做成小册子,随身携带。并且利用打饭的间隙、吃饭的间隙等空闲时间,随时拿出来复习。有一次,我和战友一同从饭堂吃饭回来,走着走着,我一边思考,一边嘴里就开始嘟囔起一些专业上的理论知识。他就莫名其妙地看着我,说:“你傻了吗?”还有一次,我一个人走在路上,脑子里也在想专业方面的问题。我本来是要回宿舍的,但是已经走过了都没有察觉。等到我缓过神的时候,发现已经快走到训练场了。
记者:当时的学习压力很重吗?
吴涛:其实在导弹部队,人人都知道,要想当精英,在专业上必须精湛。
吴涛(右一)正在进行发射演练
来到部队就要当精英,这似乎是印刻在吴涛骨子里的认知。然而,向上攀登的路总是艰难的。不仅要在专业上攻坚克难,还要在生活中直面风雨。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戈壁大漠。陪伴他成长的,除了心爱的导弹,还有一望无际的砾石滩、大风掠过后的滚滚黄沙,以及肆虐的蚊虫。
吴涛: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单位举行了一次军事共同基础综合比武。这种比武相当于部队内部的铁人五项运动,很多人对这次比武望而止步,不愿意去尝试。当时我主动报名了,有的战友不理解,说:“你年纪这么大了,何必去参加这么难的比武?”但是我觉得,作为党员、作为骨干,我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的想法。在准备比武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考核比武的最高标准进行训练。例如,在晚上练习野外战术标点,我就戴上头灯,把地图展开,仔细进行标点。四周漆黑一片,头灯的亮光比较招惹蚊子。戈壁滩上的蚊子又大又多又毒,练习一组作业后,我的脸上、胳膊上被蚊子叮了很多包。
记者:训练太专注了,没有注意到有蚊子吧。
吴涛:因为这个课目对于我来说,是相对比较弱的项目,所以我就要重点攻克。那时经常在野外训练,身上被蚊子叮的旧包刚消掉、新包又起,一波接一波。最后比武时,因为前期积极练兵备战,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吴涛(左)帮带新号手
在这次比武中,吴涛是士官组里兵龄最长、年龄最大的选手,也是唯一一名高级士官。很多人认为,他比武夺冠实至名归,是他多年如一日的执着进取和辛勤付出换来的。但也有人说他“傻”,没必要这么拼。吴涛却说,作为军人,作为党员,就应该敢打敢拼,冲锋在前。
吴涛:战友们有人说我狠,有人说我轴,但是我觉得是执着。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班长骨干,训练管理要示范在前,学习教育要思考在前,工作任务要担当在前,特别是在急难险重工作中,更要冲在前面,凭真做、真干、真示范去引领大家。
吴涛(右一)在装备大厅进行专业授课
训练场上,吴涛一直身体力行地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在部队组织实弹发射演练时,为了检验各班组、各单元的能力水平,经常采取抽签的形式选定由谁来执行发射任务。然而,无论按下发射按钮的是谁,作为发射架指挥长的吴涛,都会全力以赴做好保障。吴班长告诉记者,自己甘当绿叶,更要当好绿叶。
吴涛:我的岗位叫发射架指挥长,我要负责指挥每个号位的号手,与他们协调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我要对每个号位的操作进行指挥、把关,所以我的岗位要求我必须掌握更多专业技能,要熟悉每个号位的职能。
记者:听说在别人发射时,都是由您来做保障工作,是不是大家很信任您,让您把一道关?
吴涛:一是信任,二是感觉有我在比较托底。我记得,有一年进行实弹发射,我担任技术把关。在发射那天,当号手按下点火按钮之后,导弹区纹丝未动。情急之下,我立刻把所有流程回想了一遍,把每个关口、每个节点回想了一遍,我当时就判断说:“我们的操作没问题,我们的发射车没问题,应该是弹道设备某一个元件出现了问题。”随后,我迅速找来现场的专家进行了会诊,发现确实是导弹上一个元件出现了偶发故障,这种偶发故障在我们的发射安全性上是允许存在的。
当时导弹处于一种待发状态,必须把导弹调整成安全状态才能更换元器件,可以说箭在弦上,风险很大。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请战,我说:“我是技术把关,我上。”更换元器件之后,导弹一飞冲天,精确命中了目标,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记者:当时会有什么危险吗?
吴涛:风险应该说非常大。比如我们在转换安全状态的时候,如果出现导弹忽然点火或者发生其他意外,就会有车毁人亡的风险。
吴涛(中)和战友在研究技术问题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吴涛说,这是职责所在。而在战友眼中,这也正是吴班长值得信赖之处。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吴涛,在生活中也一样细致入微,暖心又贴心,身边战友的情绪变化都会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吴涛:在战争年代,官兵同生死、共命运,血肉相连,情同手足。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少了生与死的考验,就更需要用关心、关爱,来拉近我们骨干和战士之间的距离。
说起家庭,吴涛的嘴角和眼里笑意满满。他说妻子也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责怪他不浪漫,但夫妻间日常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关心和体贴。如今,他扎根军营履职尽责,妻子把家庭经营得和谐美满,8岁的儿子也以父亲为骄傲,这些都让吴涛倍感珍惜。
吴涛:前段时间,我参加火箭军高级士官“在党旗下成长的奋斗故事”活动,当时有个环节是各单位献花,我就把收到的花千里迢迢从广东带回了西北大漠。我对我爱人说:“这是活动送的花,我要献给你。”她非常开心,她说我在家就是最大的浪漫。
军旅生涯22个寒来暑往,岁月流转,年龄增加,但吴涛始终初心不改,对导弹专业的热爱依旧,对工作昂扬向上的激情依旧。他说,虽然现在已经是一名老兵,但自己每天仍坚持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为的是能够时刻保持最好的状态,为每一枚导弹的发射保驾护航,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吴涛: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状态,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投入到训练中,投入到备战打仗中,我也想为实现建军百年目标贡献更多的力量。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