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5 21:41: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6月5日消息(记者王冰)丹麦媒体日前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国防情报局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此事令欧洲舆论一片哗然。那么,向来以“网络安全卫士”自居的美国为什么频频监听其欧洲盟友?各国应当如何应对窃密风险?就相关话题,军事观察员梁永春为您深入解析。
2021年5月31日,法德举行联合部长级视频会议(央视新闻)
军事观察员梁永春分析,丹麦拥有多座连接欧洲国家海底互联网光缆的关键登陆站,这为美国监听欧洲政要提供了方便。此次监听丑闻的曝光,再次反映出美国正通过北约不断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
梁永春:美国这一轮的窃听行为,主要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的。通过海底光缆窃听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在水下直接切开光缆,安装窃听装置,美国海军“吉米·卡特”号核潜艇就有这个能力;另一种更有效的窃听手段就是侵入海底光缆设在陆地上的登陆站点。美国之所以选中丹麦,是因为连接欧洲主要国家的海底光缆有多个关键的登陆站点都设在丹麦,所以丹麦就成了美国这次窃听行动的一个突破口。英、法、德这些欧洲主要国家,从政府高官到企业高管,都在美国的监控范围之内,监控内容包括跟谁打过电话、发过短信、收发过什么电子邮件等,就差在别人身边直接装一个摄像头了,美国的这种窃听和监控行为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这次,配合美国人行动的是丹麦的国防情报局,这是丹麦军队的一个情报组织。我们知道,丹麦是北约成员国,美国正是通过北约这个体系,训练和控制欧洲盟国的军事情报组织,进而逐步控制这些国家的政府。虽然这一次自曝家丑的是丹麦,但实际上类似被美国所控制的欧洲国家恐怕还有很多。
美国国安局在德国的一处前监控基地(路透社)
丹麦公共广播电台报道称,2012年至2014年,丹麦情报部门曾帮助美国监听欧洲政要,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军事观察员梁永春认为,美国频频监听其欧洲盟友,主要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美国的这种监听行为,严重威胁了全球互联网安全。
梁永春:尽管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把自己看成是美国的所谓盟友,但是在美国政府眼里,这些欧洲国家在政治上是自己的附庸,军事上是爪牙,经济上反而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美国都要对它们进行严密监控,其中窃听就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法国、德国这两个欧盟巨头国家更是如此。实际上,这是美国政府、军队和情报系统对欧洲发起的一场全面的情报战和经济战。
此外,这件事情另一个诡异之处就在于丹麦国防情报局。丹麦国防情报局至少从2012年就开始配合美国搞窃听,它们不只窃听其他国家,连丹麦本国政府都要被窃听。直到去年8月份,这件事情才被彻底揭露出来,结果局长被解职,丹麦政府之前居然一直不知情。作为丹麦军队的情报机构,不效忠于本国政府,而是效忠于美国,这不仅是一个政治丑闻,更是对丹麦国家安全的巨大威胁。
美国人整天都在鼓吹所谓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他们蛮横地禁止欧洲国家采购华为的通信设备,说华为的设备危害欧洲的国家安全。现在看来,危害欧洲国家安全的恰恰正是美国自己,美国完全是“贼喊捉贼”,如今的美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安全的一大公害。
2013年10月2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块反监控的大型标语牌竖立在国会大厦前(新华社)
近年来,美国多种监听项目陆续被曝光。军事观察员梁永春认为,面对美国这个全球公认的头号“黑客帝国”和窃密大户,各国都要提高警惕、严阵以待。
梁永春:有人说,欧洲国家这次是敢怒而不敢言,其实我看它们恐怕连发怒都不太可能。因为很多国家都已经习惯被美国这样操控,所以它们的抗议也显得那么“温柔”。这次的“窃听门”事件,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个警示,因为美国一直把俄罗斯和中国当作是网络攻击和监听窃密的主要目标。仅去年,中国就捕获计算机恶意程序样本超过4200万个,其中来自境外的恶意程序当中,超过一半都是来自美国。现在,除了军事上的信息安全需求之外,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兴数字产业,都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比如这次丹麦窃听事件当中涉及到的海底光缆的问题,当今全球90%以上的国际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的。我们要发展,当然也要确保我们自己的海底光缆通信安全可靠。我们国家“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我国要加强涉及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数据保护,要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基础性立法工作,这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重要体现。
当然,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也要不断提高对互联网安全的认识。未来的大国竞争不仅要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做好准备,同时也要在没有硝烟的互联网战场上加强应对。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