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危急关头》 第四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2021-05-29 21:26: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5月29日消息 (记者周宇婷)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总台央广《国防时空》推出特别节目《危急关头》,邀请军史专家金一南结合我军建设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战略抉择,推动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请听第四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九一八事变”中,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人民网)

  主持人: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华北地区。1935年6月中旬,在日本胁迫下,国民党“中央军”撤出平津和河北,整个华北危在旦夕。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并公开发表《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但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没有根本改变。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在向蒋介石要求抗日遭到拒绝后,于12月12日凌晨,采取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金一南:西安事变是一个重大的事变,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就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提出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核心就是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半年多时间里,发生了西安事变,国共能够坐下来和谈,保证了蒋介石的生命安全,蒋介石返回了南京,最后达成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实现了当时中国国内力量的统一。

当时刊登在《西北文化日报》上的西安事变的消息(新华社)

  我们现在来看,在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还发动最主要的力量“围剿”红军,因为蒋介石当时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就是在对付国外的侵略者之前,必须首先把国内共产党红色力量平定了。西安事变的重大作用,就是迫使蒋介石停止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使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新华社)

  主持人: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并在7月底占领北平和天津,接着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向华北地区扩大进攻,企图以三个月时间“灭亡中国”。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殊死大搏斗,由此拉开了帷幕。

  金一南:日本人在发动侵华战争后,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事变”,日本人最大的优势在哪里?不在于他的关东军和华北驻屯军的战斗力。关东军当时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不到两万人,东北军有19万多人,将近20万,关东军并没有绝对的信心战胜东北军。

  当时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本元凶板垣征四郎,作为关东军的高级参谋,他给关东军做战斗动员的时候就讲,不要看中国人多、枪多,他们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国家,他们是分散的,他们是各种力量交叉在一起的。对他们的普通民众来说,把税收交给国民党也是交,交给“满洲国”也是交,交给日本人也是交,他们的责任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所以在中国,谁负责租税和维持治安,老百姓不在乎,因为交给谁都是交。板垣征四郎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中国不是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所以中国没什么可怕的。”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新华社)

  可见,这个日本侵略者看透了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所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发动“七七事变”,都能够迅速得手。“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我们东北军有19万人,而关东军竟然能够两天占领奉天,就是今天的沈阳城,一周占领整个辽宁,两个多月占领东三省。虽然侵华日军得到了来自朝鲜半岛源源不断的支援,但是它整体兵力是少的。“七七事变”也是这样,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兵力,我们统计的最高兵力也就8000多人,日本人自己统计的5800人,不到6000人。然而,面对国民革命军的宋哲元第29军的10万人,日本华北驻屯军一个月之内就能让华北沦陷。

  四分五裂是中国当时面临的大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西安事变”促使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我们尽量弥合国家的分歧。我们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当头,一致抗日,这在当时成了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呼声,否则的话,会被侵略者各个击破,会亡国灭种。在当时,中日的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共产党、国民党的矛盾是阶级矛盾,这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转折点。而西安事变之后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就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产物,就像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抗战演说中所讲:“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民抗战由此开始。

八路军战士在冀中的麦田里进行伏击战(新华社)

  主持人: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在华北上升到主要地位。敌后游击战,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战争。面对日本侵略军反复进行的“扫荡”,装备极其简陋的八路军将士,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在敌人的包围中创建抗日根据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敌后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在敌后艰苦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胜战的关键就是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金一南:在抗日战争最困难、在条件最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还能坚持敌后作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其中关键的法宝是什么?就是毛泽东讲的人民战争,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内修复的地道(新华社)

  那时候,国民党有正规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都是正规战。我们共产党不是,我们是什么?我们共产党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充分地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包括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袭扰战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明。这些战法的发明,它依托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日本人感叹说,共产党的八路军和群众经常混在一起,分不出哪个是普通的民众,哪个是军人。我们叫军民一家,我们整个融合在一起。抗日战争也使中国共产党的动员能力、号召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战法,就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我们最后把日寇牵制在这的一个最有效工具。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新华社)

  主持人:从1938年冬到1940年的两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牵制和抗击了大量侵华日军,人民抗日力量在战斗中成长壮大起来。到1940年底,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发展到50万人,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

  金一南:在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30万人的军队被国民党围追堵截后,就剩下2万多人。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国民政府给了共产党115师、120师、129师这3个师的正规编制,使他们能够获得当时政府给的一些补贴。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情况下,115师在自身武器装备很简陋的情况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115师往前线开的时候,国民党的很多部队都在往后退,还问115师的官兵,你们干什么去?你们去送死吗?日本人装备很强。结果115师开上去了,打了著名的平型关伏击战,取得了歼灭日军一千人左右的战绩,打得非常好。1937年底,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官兵情绪非常低落的情况下,包括国民革命军情绪非常低落的情况下,共产党以这样的装备,以这样的武装打了这场胜仗,不仅对提升军队的军心士气,而且对坚定国民的抗日决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共产党领导的129师、120师等抗日部队,当年组织了对日军的一系列伏击,包括对日军阳明堡机场的破坏等,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在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有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发动一百个团在华北,包括山西、河北,广泛地破袭敌人的后勤补给线,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日本人把相当多的力量部署在南方,但是中国共产党在后方发动了百团大战,日军不得不调一些力量部署到华北、河北来,百团大战在整个抗日战场上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人民网)

  主持人: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两个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矛盾。一个是民族矛盾,关系到中国存亡的问题;一个是阶级矛盾,关系到能否将全民族抗战坚持到底,并在战后建设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了这两种矛盾,既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又坚持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保全民族抗日战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金一南: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最终使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战争。但是,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国共之间也发生过一些分歧、一些分裂,包括“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九千多人的新四军被国民党伏击,军长叶挺被抓,整个抗日力量被国民党剿灭,这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大的损失。而且“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以这个事变为由,停发了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所有正常拨付的军费,包括粮食、弹药、服装,全部停止供给,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进入了非常困难的阶段。陕北在那个阶段为什么要发起大生产运动?包括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包括南泥湾大生产。这些运动,都发生在国民党全面停发对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全部军费的情况下。边区非常困难,于是,广大官兵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发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自己纺纱纺线种粮食。这就是我们当时抗日战争中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态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国共统一战线几乎走到危亡的边缘,但当时的国际形势就摆在这,美国不希望国共陷于内战,苏联也不希望国共陷入内战。因为那时候“珍珠港事件”已经发生了,美国已经正式对日本宣战了。美国当时的考虑是什么?希望中国战场能够吸引更多的日军兵力。蒋介石军队已经被压缩在湖南南部、贵州、重庆一线,广大国土已经丢失了。而在已经丢失的广大国土之上,共产党建立了很多根据地,照样牵制了日军很多兵力。美国人当时就觉得,共产党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让日军主力陷于中国而不得自拔,避免把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太平洋。当然苏联也是一样,当时卫国战争已经开始了,苏联也不希望中国战场上蒋介石和共产党打起来,使得日本的力量能够腾出来,对苏联的远东地区形成很大的威胁。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图为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前排右)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新华社)

  所以在“皖南事变”之后,在国共合作濒临崩溃的边缘,最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抗日态度,还包括国际社会的压力,使国共合作最终没有完全破裂,一直维持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并共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总体上看整个抗日战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最终形成了抗日的胜利,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中华民族在这个非常特殊、非常困难的阶段,毅然通过国共合作的方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总体胜利,这是我们民族的总体胜利。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