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6:03: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英雄儿女》影片片段
央广网10月15日消息(李子骄)每当歌曲《英雄赞歌》激情高昂的经典旋律悠然响起时,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战斗场景:敌人如潮水般涌来,阵地即将失守,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王成,拼尽全力用步话机向后方指挥部呼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影片《英雄儿女》的高潮部分,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个经典画面。影片中,英勇无畏的王成在向部队报出火力打击的坐标后,立即拧开爆破筒,一下子冲入敌群中间,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守住无名高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作为流传几十年的一首电影主题曲,《英雄赞歌》歌颂了中华儿女深沉的爱国情怀,成功地塑造了王成、王芳等英雄人物形象,也成为几代中国人关于抗美援朝的共同声音记忆。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柴志英介绍,艺术来源于现实,这首经典歌曲之所以能够产生,主要是因为朝鲜战场上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感动了艺术家,使他们产生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柴志英:“电影《英雄儿女》里边的歌曲《英雄赞歌》,它的性质应该是主题歌。现在一唱起这首歌,人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出现王成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并冲向敌军的形象。这首歌强烈动态的节奏、一波三折的旋律,形成几个高潮,勾勒出英雄人物大义凛然、英勇献身的神韵。它实际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勇士集中塑造出来的一种优秀典型人物形象。”
70年前,美国侵略者悍然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赴朝鲜战场。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像王成这样与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英雄事例数不胜数。
1951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为了迫使我军转入守势,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1952年10月悍然发动代号为“摊牌作战”的“金化攻势”。在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他们先后投入兵力6万多人,飞机3000架次。
1952年10月19日夜,短兵相接中,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他们的对手,正是装备精良、占尽优势的美军。当时,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黄继光的战友、志愿军战士李继德回忆,临近拂晓,进攻部队被敌方碉堡阻拦,连续3次爆破均未奏效。敌人的子弹像火蛇般喷出,战友们前赴后继倒下,而再拖延下去就将贻误整个战机。李继德清楚记得,关键时刻,黄继光站了出来。
李继德:“我离黄继光的距离顶多有200米。当时,他‘噌’的一声,猛不丁地爬起来,冲向敌人的碉堡,趴了上去。”
15军45师在黄继光牺牲处镌刻的纪念碑,上书:“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二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同志以身殉国永垂不朽”
在志愿军反攻阵地受阻的危急关头,黄继光的选择与《英雄赞歌》中的王成如出一辙。他迅速将炸药包扔进碉堡,勇敢地用胸膛抵住了敌人凶残的枪口,以自己的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黄继光的战友贾汝功至今仍然忘不了英雄牺牲的感人瞬间。
贾汝功:“黄继光的胸部被打成了蜂窝,后背都被打空了,没有了血肉。在这种情况下,地下都没有什么血,这就说明黄继光的血快要流尽时,在他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冲上去把敌人的碉堡给炸了,给我们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胡树林与报务培训的战友合影
抗美援朝老兵胡树林回忆说,“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这些歌词并不是文艺作品中的夸张用法,而是他亲眼所见甚至亲身经历。
胡树林:“唐富礼是安徽人,他很勇敢,曾参加过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战斗中,他抱着一挺机枪,坚守一个阵地,打退了敌人七次进攻,至少打死了上百个敌人。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开始以后,我志愿军的一个侦察连渡江后失去联系。上级要求在志愿军中寻找一个能够游过大同江的人,去寻找这支侦察连的下落。唐富礼听说后,立刻报名要求前往。他把秘密文件装到弹筒里,挂在身上。可是刚出发不久,他就被发现了。他不顾危险,下水大概游了百米后,终于游过大同江把侦察连找到了。可是,当他返回来时因为体力不支,牺牲在了大同江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零下30摄氏度的阵地上打击敌人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像黄继光、唐富礼一样壮烈牺牲的,还有面对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的战士邱少云,毅然滚入敌群拉响最后一颗手雷的战士孙占元,以及千千万万个不惧强敌、敢于牺牲的无名英雄。他们在冰雪中卧伏,在饥饿中冲锋,舍身堵枪眼,誓死保坑道……正如《英雄赞歌》副歌所唱的那样,和平的种子,是英雄用鲜血与生命浇灌的。
当年,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畔时,总司令麦克阿瑟放出话来,“只要两周就能结束战争,士兵们将回家过圣诞”。趾高气扬的侵略者们没有想到,几周之内,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将用一场“包饺子”战术彻底打碎他们关于圣诞火鸡的美梦。
多年以后,美军参战老兵比尔·密斯回忆起在长津湖上所发生的一切,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当志愿军朝美军冲过来时,特别是在晚上,美军会把他们看作超人,感觉根本无法阻挡他们。
那段时间,在黄昏或夜间响起的冲锋号声,对他们而言无异于一场梦魇。这些美国大兵无法想象,面对王牌部队陆战一师,面对美军绝对的制空权,那些衣着单薄、身形消瘦的中国军人,是如何在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中设下天罗地网,一举扭转战争局势的。
军史专家董保存说,答案,就在长津湖那一座座冰雕之中。
董保存:“死鹰岭阻击战的第二天凌晨,兄弟部队惊讶地发现,敌人在死鹰岭下竟然逃过去了,而固守死鹰岭的志愿军部队,没有发出一枪一弹。于是,兄弟部队就派了一个参谋到死鹰岭高地去查看,结果发现6连的125名官兵,穿着薄薄的单衣,全都举着枪在战壕中,保持着一种战斗姿势,已经全部冻死在死鹰岭上了。当彻骨的寒冷袭来的时候,志愿军官兵为了要完成伏击任务,所有人始终一动不动地坚守在死鹰岭上,假如能点一把火烤烤身子,他们也不至于冻死。但他们心里很清楚,如果这个时候烤火,暴露了目标就无法完成战斗任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整个连队全部牺牲在了这里。”
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近20万名志愿军将士牺牲在了异国他乡。面对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不利条件,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使新中国和中国军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为新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环境。
1952年冬天,48岁的著名作家巴金前往朝鲜战场进行采风,他深深地被志愿军官兵的英雄事迹所感染。回国后,他怀着满腔激情写出中篇小说《团圆》。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影片公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由著名词作家公木和曲作家刘炽创作的影片主题歌《英雄赞歌》也很快在全国传唱。
古往今来,放眼世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70年来,红色血脉在我军一代代官兵身上奔涌流淌,革命精神在一代代官兵身上传承发扬。在第76集团军某旅三营九连的荣誉室里,《连史大事记》上清晰记录着一代代邱少云传人的荣誉足迹。虽然他们先后历经6次转隶关系、4次更易番号,但连指导员杨萌深深感到,“纪律重于生命”始终是九连不灭的连魂。
杨萌:“近些年来,我们着力解决优良传统‘传什么、怎么传、传到哪里’的问题,努力让邱少云精神在新时代找到新的切入点,不断激励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有效履行使命任务。”
在朝鲜战场的战地合影(前排右一为蔡兴海)
秋日的阳光下,陕西咸阳古城看上去,沧桑中透着幽静。今年已经88岁的二级战斗英雄、抗美援朝老兵蔡兴海,正在街巷中带着孙子悠闲地散步。但就是这位面貌慈祥的老人,在1952年11月2日的上甘岭战役中,带领全班同志击退敌人7次进攻,歼敌400余名,与黄继光、邱少云一起被部队记特等功。这位抗美援朝老兵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虽然进入了新时代,但英雄赞歌,要永远传唱;英雄精神,要永远传承。
蔡兴海:“打仗的时候,那么多战士牺牲,他们协助我消灭了敌人,我这个英雄身份里,有他们的功劳,有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所以说英雄是一个群体。当今时代,我们都要热爱英雄,关爱英雄,因为只有人人关爱英雄,我们的民族才会英雄辈出,才会有更多的英雄,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国家利益而英勇献身。”
责编:王苗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