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新时代兵生活的绚丽画卷——读冯紫英军旅散文有感

2020-09-01 13:36: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9月1日消息(洋中鱼)对于普通读者来讲,军旅生活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尽管小时候,我曾多次跟父母到舅舅服役的广西某部去做客,但对部队生活的了解还是很粗浅。这次,从市文联领到一套冯紫英“新时代兵生活系列作品”感觉如获至宝。坦率地说,因为琐事繁忙,到目前为止,我仅读完《兵日记》和《女兵事》两本,但由此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对部队生活有了一些身临其境般的了解,而且内心的震撼也不少。

  从读完的两本书来看,冯紫英的军旅散文给我留下了以下五个印象,或者说,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富有画卷的气息。《兵日记》和《女兵事》都是以小见大、系统描述士兵日常生活的优秀散文作品集。无论是《兵日记》中的《一路兵歌》《述队列》《兵日记》“三部曲”,还是《女兵事》中的体检、入伍、剪长发、新兵的笑与哭、站哨时的胆小、小脾气、美容、时装秀、吃零食、减肥、压军被、针线活等士兵生活片段,作者始终把笔触对准部队基层连队的普通士兵,通过不同兵种、不同岗位的我和他、她,或者说无数个青年士兵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军营的精彩生活、士兵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世界。作者捕捉到了许多士兵日常生活的精彩片段(比如作息时间表的起床、早操、整理内务和洗漱、开饭、课前准备、操课、休息、体能训练、读报、看新闻、课外活动、值日员交班、就寝等等),如同摄影师快门下的一个个瞬间定格,连接起来,就是一部新兵的生活剧。也如画家笔下的一张张速写,组成了一幅新时代兵生活的绚丽画卷。把士兵的一个个点,拼成军营的一根根线,再把线组成一个个面。这点、线、面之间,既有新兵所经历的苦乐年华,又有他们所品尝的甜酸苦辣,让广大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读起来如同跟着新兵一起入伍、一起经历、一起成长,由此,对军旅生活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是藏有感人的细节。细节出彩,细节决定成败。两本书中有大量的感人细节,因为细节的支撑,导致人物的鲜活,增添了作品的魅力。例如《兵日记》之《咏叙调》:看电影前,连长和指导员通常都要轮番动员:“关键时刻都给我瞪起眼来!”“要把最后一丝声音喊出来,即使喊破嗓子也要压倒对方!”并传授秘诀:屁股离马扎三公分,两手握拳,目紧闭,嘴呈狮子大张口状!于是兵们相互作了几次狮吼状,权当松弛松弛嘴巴。《兵日记》之《停止间转法》刘班长的示范动作描写,很细腻感人。《女兵事》之《压军被》中的张班长,教新兵很细心,也很有耐心,她一边做示范一边讲解,让新兵感觉到十分可亲。但她对新兵折出来的“面包状”被子的态度,又让新兵感到有点敬畏。而最后她对压军被的“概括”又是那么精准到位。《女兵的节日》中士兵之间相互描眉、试装,还有逛街时“无论道路有多宽、多窄,三五个一群拥着挤着,手牵着手,肩挨着肩,亲热着新鲜着,走着笑着,看着逛着,说着不知什么高兴的事儿”“刚出商场,大家便不由自主地被一溜排开的小包子、油炸糕、羊肉串、臭豆腐给吸引去了……一手吃着辣的,那手举着糖葫芦呢……”新兵的纯真、活泼,跃然纸上。

  三是流淌优美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心灵的表达。冯紫英的军旅散文,在语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变新闻为文学,力求文学中的自我在场。而且这些语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汩汩清泉在肆意流淌。《兵日记》之《咏叹调一》:“是谁忧伤的歌声飘落在风中?我们常常含着眼泪一遍一遍地吟哦、咀嚼着……花儿凋零了,我们一瓣一瓣地阅读着品赏着,忆起她盛开的容颜、浓郁的芬芳,而花碾成了碎片,也毕竟是花啊!”“乐曲一次次将我们的记忆唤醒,在铿锵或者曼妙的音乐里,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突然降临,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有谁会否认这乐曲、这歌声,不就是一个音乐家的呼吸、一个战土的真实存在呢?而每一首乐曲背后都珍藏着一个生命、一名战士、一场战争的故事,就像是一首巨大的交响乐,总是由着一个个活泼泼的乐符蓬蓬勃勃地生长出来的。每一个生命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乐符,如铜钹的一击,就戛然而止;如战鼓的轰鸣,在历史的长河中落下重重的一槌;如笛声悠扬、似二胡的多情绵长,婉转地述说着生活、命运,歌唱着胜利、荣光,在历史这部宏大的乐章里,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浩歌劲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绵绵不绝,日日流转!”《重唱》:“一首首美丽的歌子,像一股股春风吹临,更像一个人袒露着胸膛,坦诚地对你低语……”《述队列》:“头发丝上的汗珠,像清晨的露珠一样密密地一滴滴晶莹着。从发丝上滴落,从额头上渗出的一个个小珠子,凝成一个个水滴而后汇成一道小溪,流到眼里,划过面面颊,在下巴上稍一沉积又迅速流淌到脖子里,滑入胸前,滚到腹部,小溪一样地流着……”类似这样的优美语句,遍地皆是,仿佛汩汩流淌的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四是展现恢弘的气势。人们常说,书法讲究造势。在我看来,诗歌和散文,亦然。文艺作品的势造得好,就会如一张网,网住并打动读者的心。《兵日记》之《幕间曲》把齐国丞相管仲、楚霸王项羽、魏武帝曹操,以及高欢、薛仁贵、岳飞、戚继光、曾国藩、冯玉祥等古今将相的爱国事迹串起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一个个金戈铁马、旌旗飘扬的战场,追随那些英勇的将领,抵御外来入侵者,男人的血性瞬间被战火点燃。无论是战争的胜败,还是将士的存亡,都会激发出军人百折不挠的斗志,都会凸显军人群山巍峨般的尊严。《兵日记》之《咏叹调一》把冼星海在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的音乐会上指挥大家唱《黄河吟》(后改名《黄河大合唱》)的场面,跟差不多同一期间,肖斯塔科维奇奏响《第七交响曲》,发出苏联人民抗战的最强音联系起来,“延安的每一寸空气里都弥漫着歌声,延河水的每一寸流波都在歌唱”,让读者感受到了音乐排山倒海般的浪潮,那不是炮火,胜似炮火的音乐,带给战士们无比巨大的能量,引导他们冲锋陷阵,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而《女兵事》形容女兵对长发留恋的句子实在太美妙了:“一只怯生生的白色小猫正在窝里安稳地静卧着,突然被人把遮蔽的窝棚给猛揭了去,只惊得弓圆了身子,白绒球一样地蜷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珠惊诧地窥视着,小小的心里时时刻刻胆战心惊着……”所营造的势,让人对女兵的剪发产生了一种“不忍”的“同情”。

  五是引用大量的典故。典故是前人遗下的珍珠,适当引用可以倍增文章的光彩。在《兵日记》和《女兵事》这两本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诗词、名人名言、典故和传说,既释放出了一些朴素的哲理,让人心里产生共鸣,同时也增添了文集的魅力。这些引用,十分巧妙,它们不是堆砌,而是在不同的篇章恰如其分地做了安排,嫁接巧妙,读起来自然。例如:《兵日记》之《合唱》中把我军第一首军旅歌曲《八一起义》跟《诗经·汉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联系起来,让人知道艺术的一脉相承。《述队列》引用春秋典故,解释“伍”字的来源及含义;引用甲骨文的记载,对古代“编组(队)”与现代“队伍”进行了衔接。《女兵事》引用《史记·田单列传》“妻妾编于行伍之间”,道明了中国最早女兵的出处;引用《笑的历史》和《黄帝内经·养生篇》,再与女性天生爱美、爱笑联系起来,让它与部队的各种规章制度发生一些摩擦,令女兵做出“艰难”选择,更加凸显了女兵的可爱。在所有的引用中,我最欣赏的就是《以书养颜》篇章,认为可以作为中小学课外必读。

  总的来说,冯紫英的军旅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以记者的眼光来审视新兵的成长,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提炼出文学艺术之美,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生动有趣,读起来亲切、感人。而且写作手法,有诸多创新,几本书既各自成篇,又相互关联,既是兵的成长、人生历炼的实录,更是人生精神境界的苦苦追问、探索,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而后蓦然回首,尘埃落定,恍然悟道。写法新颖别致,或以音乐、或以典故为切入点,交汇于新兵的日常生活与训练,洋溢着浓烈的青春气息,蕴藏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见解,细细品读,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