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从质疑到追随,这对母女选择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

2020-02-03 10:53: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2月3日消息(记者王锐涛)中部战区总医院消毒供应科护士徐氚,是一名有着29年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她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等重大卫勤任务。如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徐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疫一线。不过这一次,徐氚不再是孤身一人,已经读大学的女儿谭艺西也选择来到医院,成为一名志愿者,和妈妈并肩战斗。

母亲徐氚(左)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有一间电话铃声几乎从不间断的小房间,那就是志愿者谭艺西协助处理医疗物资的场所。在其他志愿者眼中,谭艺西办事麻利又沉稳。其实,在她心里,有个秘密没有与大家分享,这也是她在疫情防控中,选择成为志愿者的真正原因。

  谭艺西:“妈妈被分配到了医院的一线工作,我当时非常担心她,后来机会来了:医院里缺志愿者,需要做这方面的工作。我觉得这个工作的危险系数可能不会像在一线那么大,就选择过来,和妈妈一起,我们也算是并肩作战了。”

  谭艺西的母亲徐氚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消毒供应科护士。在抗击疫情的每一天,她都要全副武装,提着一个10公斤重的金属箱子,前往各个科室,搜集检验新型冠状病毒的咽喉试纸。

  记者:“可以说这个工作是直面病毒,很危险的。”

  徐氚:“对,我们每天采样,原因有两个,第一,每个科室要等着卫生员送过来,但是卫生员很忙,没有专人,可能得等他有空了才会送过来,时间上就会来不及;第二,咽喉试纸是从病人扁桃体上提取的分泌物,这样容易感染上病毒,是很危险的,而我们每天要负责把样品全部收回来。”

母亲徐氚(中)

  虽然每天都在直面新型冠状病毒,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徐氚几乎不会和家人讲述具体的工作内容。

  徐氚:“疫情刚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都是在家待命,我记得出发前的那天晚上,大概9点多,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我当时就知道要准备出发了。当时我爱人问我有什么事情?我说,没什么事,明天去上班。我就和他说了一句明天去上班。”

  然而,敏锐的谭艺西却第一时间感觉到,母亲将要奔赴疫情抗击一线。

  谭艺西:“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有点不知所措,甚至还对妈妈说了一句:‘为什么非要你去,为什么不派别人去。’说实话,那时我不是特别想让妈妈来这里。”

  读了媒体上的一条条新闻,一个个感人的防疫故事,谭艺西对母亲选择投身这场防疫战斗有了更深的理解。

  谭艺西:“因为她以前有过临床工作的经验,所以我觉得,指派她来一线工作,也是对她的一种认可。”

女儿谭艺西

  追随母亲的脚步,谭艺西也主动请缨,来到医院和母亲并肩作战。女儿态度的转换,让母亲徐氚感到既骄傲,又担心。

  徐氚:“说实话,我没想到女儿会选择来这里,这让我为她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是,毕竟在我眼里,她还是个孩子,她来了以后,我也会为她担忧。另外,我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让她锻炼锻炼,她总不能永远在温室里长大。”

  虽然奋战在同一所医院,母女俩能够见面的时间并不多。只有等到半夜结束当班后,徐氚才有机会在医院安排的临时住所里见到女儿。

  徐氚:“我女儿是个不善言辞的孩子,说实话,以前都是我去照顾她,我是主动的那一方,但是这段时间,我觉得,我们的角色转换了,她对我的照顾更多一些,当值班结束回到住所后,她会为我泡好面,把水倒好,把水果洗好,现在她总是默默地去做这些事情。”

  谭艺西并不知道,在母亲的眼中,女儿已经悄然长大。这几天,她也像所有陪伴在母亲身旁的孩子一样,通过朋友圈,分享着自己的幸福,也写下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谭艺西:“虽然我不是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但我觉得,能跟妈妈一起并肩作战,相互照应,也很有价值。同时,这些天,我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很多电话,让我充分感到了,我们中国人面对困难时的那种团结精神与爱国情怀。最后,我也希望这个疫情早日结束,祝愿我们的家人、朋友,包括自己,都能一切安好。”

责编:张灵雨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