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官兵欢迎部队归来
央广网1月19日消息(董小龙 王洪宾 赵守创)塞北寒冬,银装素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1月中旬,随着装备车辆依次驶进营区,在外驻训一年多的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顺利返部归建,官兵们面对营区旧貌换新,脸上笑开了花,空气中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
“我是空军地空导弹兵,我宣誓……”全营官兵高举右手,面向营旗庄严宣誓,偌大的操场上空,回荡着铿锵有力的誓言。占领阵地后,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入住仪式,以此激发官兵投身练兵备战的热情动力,激励广大官兵以初心使命为担当,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
1965年1月10日,该营首次夜间击落U-2高空侦察机,生俘少校飞行员张立义,有效打击了敌嚣张气焰,荣立集体一等功,捍卫了祖国领空安全。55年来,该营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胜战基因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该营教导员何大勇说:“把入住仪式放在今天就是为了让官兵铭记辉煌战史,以更大的动力赓续先辈血脉,以更高的标准投身备战打仗,进一步强化官兵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激发广大官兵干事创业的动力。”
走进该营宿办楼,洁白的墙面、崭新的营具、齐全的设施,让人耳目一新,官兵们喜笑颜开地般进新住处。
据悉,营房改造初期,该旅党委立足实际,科学统筹规划,深入研讨交流,合理划设场所功能,确保能够适应当前基层建设的新形势。敲定功能划分后,他们下发营院整体规划方案至每个班排,分层次、分阶段发动官兵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历经13次修改定稿,先后收集意见建议131条,其中“政工网进班排”“配齐学习室设备”“淋浴间增设热水器”“建设洗衣房”等人性化设计意见均被采纳。此外,他们还对战储库、健身房、食堂等场所进行全方位更新,最大限度配齐完善设施器材,为战斗力生成提供有力保障。
提到营区改造建设,不只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宿办楼,还有全面升级换代的装备库房。装备库房有啥亮点?
“之前看着自己心爱的发射车日日夜夜风吹雨淋,总是心痛不已,现在它们终于有了新家!”四级军士长王涛感慨道,提及阵地升级改造,王班长立即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该营换装某新型防空武器系统后,由于武器装备跨代转型,原来的阵地设置、库房配备、场地条件等已经不能满足新装备的技术指标要求。该旅保障部负责人手指迷彩喷漆的装备库房说道:“改建初期旅党委’一班人’明确表示,不能让新装备有家没地住,宁可暂停一些生活设施建设,也不能让战斗力‘等米下锅’。”为确保装备阵地、技术设施、库房建设等能够符合作战需求,他们先后向兵器厂家、行业专家、兄弟单位“取经问道”,积极与设计院、建设公司反复商榷敲定建设要求,并指定一名常委实时跟进工程进度,安排相应骨干技师全程跟踪监督,充分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有效完善了作战保障条件,破除了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外在因素。
现如今,装备有了新家,生活保障更加给力,官兵们的备战打仗热情空前提升。新装备、新营区,更要有新气象,该营官兵普遍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他们要以更高的标准,紧跟先辈足迹,传承英雄血脉,践行强军目标,投身强军事业,以更饱满的训练热情投入到下一步训练当中,用实际行动再创新的辉煌。(摄影:王建伟 黎嘉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