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第一次创排歌剧《江姐》:一片丹心向阳开

2019-12-24 15:52: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2月24日消息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伴着这首耳熟能详的《红梅赞》,大型民族歌剧《江姐》与它所塑造的光辉形象,带着一缕红梅的幽香,飘过了半个多世纪。

  1962 年,我们国家刚刚经历了 3 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新中国该往哪里去?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不好?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想,能不能搞一个正面的、有力量的、有反响的戏,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为我们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当时,小说《红岩》在社会上反响很大,视死如归的江姐,智勇双全的许云峰,百发百中的双枪老太婆等栩栩如生的鲜活英雄形象,给新中国的文艺事业注入生机活力,激荡起人们无限爱国情怀。

  阎肃

  抗日战争爆发后,阎肃曾随家人逃往重庆,流亡的生活艰辛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在那里,他参加学生运动、闹学潮,与地下党组织的英雄们搞土改、清匪反霸,还去过歌乐山的“中美合作所”。他熟悉重庆的革命斗争历史、乡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国民党的残暴统治、地下党员的英勇斗争,这些早年的生活经历成为他重要的创作源泉。

  他在愤怒中思索,在思索中前行,反 动派烧杀抢掠的记忆在头脑中似电影一样一遍遍回放,家人的颠沛流离,敌人的残忍凶暴,共产党人的忠贞不移,一幕幕、一场场,满腔仇恨和无限崇敬撞击心头。闭门 18 天后,《江姐》初稿完成。朝天门码头、华蓥山上、集中营里等等一幕幕场景,人物形象丰满丰富,情节生动感人。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对剧本初稿作了批示:精雕细刻,一定要 打响!为了使《江姐》更加贴近实际,阎肃、羊鸣、姜春阳、金砂等创作组人员怀揣剧本两下江南、三进川东,走访了川东许多活着的地下党员和脱险的革命志士,采访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 20 多位亲属和战友谈得声泪俱下,一起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感受共产党人为了信仰不惜牺牲的坚贞与崇高。阎肃看到行刑室内国民党特务折磨革命者的各种惨无人道的刑具,想起尖利的竹签一根一根钉进江姐 10 根手指时的惨烈……他胸口像是燃着了火一样地难受,夜里经常在一个又一个噩梦中惊醒,那种深刻骨髓、嵌进情感的生活体验,都融入了《江姐》的创作。

  “几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 经过两年精磨锤炼,对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整整修改了几十次,反复排练修改,最后连食堂的大师傅,听着排练厅传来的歌声,一边和面一边哼唱一边感动得流下眼泪。

  毛泽东(前2排左5)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后,与全体演员合影,前2排:周恩来(左3)、朱德(左7)、董必武(左1)、彭真(左9)

  1964 年 9 月,歌剧《江姐》一经问世,在全国公演后引起巨大反响,一年间演出 286 场,数百家文艺团体相继上演。10 月 13 日晚,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等中央领导陪同下,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歌剧《江姐》。毛泽东看得很专注,这也是毛主席看过的唯一一部歌剧,第二天他便接见了剧组的同志们。年底,剧组准备去南方演出,毛泽东再次鼓励:“我看,你们可以走遍全国,到处演,去教育人民嘛!”这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毛主席想见见创作《江姐》歌剧的作者,于是空政领导把阎肃送到中南海。毛主席见到激动而又紧张的阎肃,握住他的手说“《江姐》写得很好嘛!你小伙子干得不错,我送给你一套书,你要继续努力好好干,写出更多的戏来。”说完,毛主席亲笔签名给他一套精装的《毛泽东选集》。毛主席的话里行间透露出对《江姐》歌剧的肯定和欣赏。

  在花谢花开的岁月流逝中,歌剧《江姐》愈发历久弥新,持续不断地散发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永恒光辉。“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红梅赞》《绣红旗》《春蚕到死丝不尽》《五洲人民齐欢笑》……歌剧《江姐》中的这些经典唱段被几代人不断吟咏传唱、广为流传,以江姐为题材的话剧、电影、舞蹈、京剧等也在不断涌现。至今《江姐》已复排 1000 多场,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一部歌剧所能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和心灵震撼。以江姐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红岩精神、红梅品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深入到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中,成为空军官兵和全国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文艺符号”。

责编:王苗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