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14:35: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2月12日消息(记者袁萌婷)1956年9月27日,第一批10架国产歼-5喷气式歼击机装备部队,这是国产喷气式战斗机首次列装空军部队。该飞机是我国仿制的苏联米格-17Φ 型飞机生产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标志着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少数国家之一。
歼-5原型机
1954年10月,沈阳飞机制造厂接受试制苏联米格-17Φ 型飞机的任务,并定名为“东风-101”。根据引进试制计划,整个试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部件装配飞机;第二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组合件装配飞机;第三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零件装配成飞机;第四阶段是用自制零件装配成组合件, 再装配成部件,直到总装成国产飞机。为了缩短试制周期,工厂采用了四个阶段平行交叉作业的快速试制方法。1955年4月,苏联提供的图纸资料到齐后, 工厂立即组织翻译和绘图。8月完成工艺规程和模线样板等准备工作,9月开始制造飞机,到 1956年2月,整个飞机的14719种253550个零件全部制造完毕。7月13日,第一架飞机完成总装。26日,02号飞机完成静力试验,129种受力情况试验全部符合技术要求。
1956年7月19日,主任试飞员吴克明驾驶飞机在东北某机场进行首次试飞,银白色的飞机上喷着几个鲜红色的大字:中0101。意思是新中国生产的喷气式歼击机的第一批第一架。
试飞前吴克明熟悉了飞机全部结构和发动机的1721个零件、三门火炮和各种仪表设备。他观看了飞机强度试验,亲眼见到各部件在大过载下的受力情况。经过19架次试飞,8月2日试飞结束,试飞证明该机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在中南海航空工业展览会上展出的我国第一架歼-5飞机
9月8日,国家验收试飞委员会在沈阳飞机制造厂主持验收签字仪式,同意投入批量生产。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副司令员王秉璋、常乾坤、徐深吉等领导向112厂全体职工发了贺电,新华社以《我国试制新型的喷气式飞机》为题作了公开报道。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对我国航空工业这一重大成就作了专门报道。10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聂荣臻元帅参加了国产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仿制成功庆祝大会。歼-5 型飞机的仿制成功,实现了周恩来总理 1953年提出的空军所需歼击机在1956年、1957年两年间国内自给的设想,结束了空军飞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1956年10月1日,4架歼-5型飞机参加了国庆阅兵,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指着飞机对外国朋友自豪地说: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4日,国防部将其命名为“五六”式歼击机,1964年改称“歼-5”。1959年5月转产新机型,歼-5型飞机停产,共生产了767架。歼-5 型飞机装备部队后,在国土防空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先后击落过 F-84、F-86、RB-57A 和F-4B 等多型入侵敌机。
新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外国技术的基础上,在一年半时间里,一举试制成功新型的喷气式战斗机,这在世界航空发展史上,速度也是相当快的,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机型。试飞的0101号歼-5型飞机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作为中国航空史上的阶段性标志产品,于1958年6月6日被拉进中南海进行展示,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后来,该机被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