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6 12:01: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1949年1月31日,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往北平。这一天,国民党空军3架P-51型飞机,窜至北平南苑机场进行轰炸扫射。5月4日,国民党空军6架B-24型重型轰炸机再次轰炸南苑机场。当天,周恩来召见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询问南苑机场被炸情况,要求提高警惕,认真做好防空工作。
资料图:P-51“野马”是二战美军的王牌战机
6月,周恩来再次召见常乾坤时明确指示,在大批空军部队组建之前,迅速组建一支防空作战分队,以加强北平地区的防空力量。常乾坤回到灯市口航空局,连夜传达周恩来的指示,并组织人员起草建立防空作战分队的计划。
常乾坤
7月31日至8月8日,军委航空局在北平召开第一次航空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飞行中队的具体编组问题以及各项落实措施。会议确定,组建的飞行中队为混合飞行中队,下辖2个战斗机分队,1个轰炸机分队和1个地勤分队。所需飞机和空、地勤人员,从各军区航空处和东北老航校抽调,尽快集中到北平。
8月15日,飞行中队在北平南苑机场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个担负作战任务的飞行中队,中队长徐兆文、政治委员王平阳。飞行中队成立不久,徐兆文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因发动机故障被迫跳伞后负伤,由在公主岭负责飞行训练的邢海帆代理中队长。邢海帆原是国民党空军官校教官,受训于美国,在抗日战争中曾击落1架日军零式飞机,194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1948年进入解放区后,投身到东北老航校的建设工作。
资料图:英国“蚊”式轰炸机
飞行中队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空中作战力量。飞行中队装备的飞机最初有10架,其中P-51型战斗机6架,蚊式轰炸机2 架,PT-19 教练机2架。尽管飞机数量有限,但大家的战斗警惕性和积极性非常高,每天昼间保持2至4机战斗值班。国民党空军一旦来袭,可以立即升空迎战。飞行中队经过短期突击训练和各项准备工作后,于9月5 日正式担负北平地区防空任务。
资料图:朱德在南苑机场视察第一支飞行中队
1949年9月中旬,朱德在聂荣臻、常乾坤等人的陪同下,视察南苑机场,检阅了飞行中队的飞机和空、地勤人员,并到飞行员宿舍,询问大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大家为建设人民空军多作贡献。
飞行中队成立后,参加的第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作,就是开国大典空中受阅。根据军委航空局部署,空中受阅编队以飞行中队现有飞行员为主,不足的再从东北航校抽调,飞行中队和军委航空局能飞行的同志全部参加。抽调各型飞机17架,并拟订20天的飞行训练计划,以及多机种使用南苑机场一条跑道的日程安排,飞行训练重点是编队课目。9月2日,17架飞机组成的空中受阅梯队,正式在南苑机场投入飞行训练。10月1日,按照计划,空中受阅机群圆满完成开国大典空中受阅任务。为进一步充实飞行中队的作战实力,从东北老航校调来10余名飞行员,还有一部分地勤人员。同时增调作战飞机19架,其中P-51型战斗机17架,蚊式和B-25型轰炸机各1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完成日益繁重的空运任务,飞行中队又增编1个运输机分队,装备美制 C-46 和 C-47 型运输机共3架,分队长由谢派芬担任。随着队伍的扩大和形势的需要,飞行中队不仅担负着北平地区的防空作战,还担负航空侦察、空中护航、空运、救灾、陆空合练等任务。
1949年开国大典,在南苑机场待命起飞的P-51型战斗机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作为一个军种正式建立,大力创办航空学校和航空兵部队成为当务之急。1950年初,空军将飞行中队轰炸机分队的全部飞行员和飞机,战斗机分队的部分飞行员和飞机,调配给新建的航空学校,将3个作战分队缩编为2个。同年2月,运输机分队调出,在北京西郊机场单独成立一个空运队。7月26日,空军将缩编后的飞行中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独立第一歼击机大队”。随着空军各航校学员陆续毕业,空军开始成批组建航空兵部队。1950年11月19日,“空军独立第一歼击机大队”番号撤销,人员、飞机分配到空军各航校和航空兵部队。
我军第一支飞行中队虽然只存在了1年零3个月,但在担负首都防空任务的同时,出色完成了开国大典空中受阅任务,向世人展示了人民航空力量的威武形象和高超技术,为人民空军大批组建部队培养了战斗骨干,为防空作战积累了丰富经验。
知识链接
P-51型战斗机
该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单翼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战斗机,绰号“野马”,1940年由美国北美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生产,机长10.20米,装有6挺机枪,最大平飞时速745千米,实用升限12700米,航程1530千米,乘员1人,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航程远、火力强等特点。1943年装备部队,共生产15000多架,在“二战”后期战果显赫。
(刘婷 徐涵 张子书)
责编:张灵雨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