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9 14:18: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武警湖北总队宜昌支队执勤十一中队官兵建功三峡工程履行使命纪实
央广网5月9日消息(柏爱军 张鹏飞 田健 记者王苗 董思思)峡出西陵,巨龙截江。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伟大设想。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62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勾画出建设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
1994年,三峡工程波澜壮阔的建设征程正式开启。工程从动工到完工,前后历时近二十年。
峡尽天开朝日尽,山平水阔大城浮。二十载艰苦奋战,大江截流,江河改道,桑田巨变。
长江直北万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曾几何时,每到汛期,江水泛滥成灾,长江中下游沿线区域饱受洪灾之祸。道路被冲,良田被毁,家园遭破坏,生灵遭涂炭,可谓司空见惯。
而今,建成后的三峡工程大幅提升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为国家和人民规避经济损失上万亿元;迄今已累计发电超过一万一千亿千瓦时,输电范围覆盖半个中国;显著改善了长江通航条件,让长江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成为串联长江经济带的水上高速公路……三峡工程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同时,也见证了祖国发展壮大的奇迹。
为我中华,志守三峡。驻守于三峡大坝的武警湖北总队宜昌支队执勤十一中队官兵,忠诚报国,以身许坝,26年栉风沐雨,踔厉奋发,以平凡的执着坚守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谱写了一首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壮丽凯歌。
三峡坝区巡逻
赓续传承,砥砺忠诚之魂
“我是一名三峡兵,我决心守好世界第一坝,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每班哨上哨前,中队官兵都要面对营门一块刻有“圣坝利剑”的巨石庄严宣誓,这个传统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铸魂需要仪式感,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时刻提醒官兵牢记职责,忠诚护坝。”中队指导员郑修军告诉记者。
迈入干净整洁的营院,有点出人意料的是,中队官兵住的不是楼房,而是活动板房。郑修军介绍,这是当年三峡工程建设施工队留下来的,原本官兵计划住5年,如今已住了16年。
岁月钩沉,往事浮现。20多年前,三峡建设者们团结协作,削山截岭,筑起了巍巍大坝,让“高峡出平湖”的构想变为现实。
“住在建设者们住过的板房,有利于官兵零距离感悟热情似火的‘三峡精神’,从而自觉传承,丰富了铸魂育人的素材。”因板房屋顶清一色的红色,官兵形象地描绘“红色屋顶,红色的心”。
4月的三峡,没有白浪滔天,没有惊涛拍岸,平静的江水,牵引着视线向远处延伸。在三峡大坝正对面,是屈原故里——秭归,屈原祠在薄雾中清晰可现。他们因地制宜开展教育,组织官兵在坝上面对屈原祠学习《离骚》等名篇,让屈原的爱国情怀走进官兵课堂,融入职责使命。
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信念须臾不可懈怠。中队官兵人手一本《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基层读本)》,据了解,官兵每天都要学习几页,随手翻开一名战士的读本,里面被各种划线、圈阅、体会占满。
在中队营区橱窗栏驻足观看,“守天下第一坝,尽卫士第一责”“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就是主角”等特色教育活动多姿多彩。同时,橱窗展出的还有新兵向大坝宣誓、老兵向哨位告别,“忠诚是什么,奉献为什么,岗位干什么”群众性大讨论等活动的照片等。
“常年开展这些活动,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官兵作为一名守坝兵的自豪感,从而强化其归属意识”。郑修军如是说。
长期的教育、熏陶就像涓涓细流汇成了官兵对岗位无限忠诚、对大坝无比深爱。中队守卫的9个目标哨,全部在船闸、坝顶、升船机等要害部位,每名官兵都深刻懂得“三峡无小事、事事连政治”。
中队在位于大坝185观景平台到坝顶入口处有个哨位,被称为大坝“第一哨”,这里中外游客云集,哨兵易被“围观”,因此对哨兵形象要求格外高。
为抓好军容军姿,中队开设了头顶水罐、领插别针、背捆木板练形体,酷暑烈日下练军姿等训练课目。战士杨吉庆,站军姿脑袋习惯性右偏,他在右衣领上插上四五根针,治好了“偏头病”,成了三峡礼仪哨兵。
去年9月,哨兵林定华在坝顶执勤,2小时纹丝不动让来三峡访问的外国元首赞为“大坝雕塑”。
责编:王苗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