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9 14:57: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全国人大代表、火箭军工程大学校长刘光斌接受央广军事记者纪梦楠采访。
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记者纪梦楠)今年两会期间,习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火箭军工程大学校长刘光斌介绍说,火箭军工程大学是火箭军唯一一所高等教育院校,是火箭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教研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质量水平。为此,他们学校把“人才兴校”作为内涵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把队伍建设作为内涵发展五大工程之一;实施火箭军工程大学人才建设工程,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团队建设,支持中青年教员进行自主研究;还选派青年教员出国进修攻读学位,靠事业、靠感情、靠环境留人,提升教员队伍的能力水平,提升自主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习主席特别强调,要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谈到火箭军部队如何用军民融合的思路培养人才时,刘光斌代表说,这次院校改革是军队院校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重塑,形成了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一方面可以招录地方大学毕业的学生直接参军,使更多一流大学的毕业学员走进军营,服务国防建设。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优质的师资和教育资源,还可以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我们十多年来和清华大学、哈工大、浙大,以及航天科技科工集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现了学科的前沿理论技术与军事需求的高端结合,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提高了自主创新水平。”
今年两会期间,刘光斌代表带来的是关于文职政策制度方面的的建议。他提议,要在招入环节建立军地联动机制;同时,尽快完善配套高层次优秀拔尖的人才制度机制,延揽更多优秀人才到军队工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议案,刘光斌代表解释说,火箭军作为一个高技术军种,专业门类特别多,对于指挥员来说必须要有“一专多能”的本事。关于如何使人才培养适应火箭军部队既要专才、又要通才的要求,他说,这次院校改革在培养模式上有重大调整,要求四年既要完成学历教育,又要完成首次的任职培训;既要为学员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又要提高岗位任职能力,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既要满足国家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要体现军事高等教育的职业特点。“所以,这就要求基础教育、通识教育要向地方一流大学看齐,要博。但专业教育、任职教育,要与导弹武器装备和部队的任职岗位需要接轨,要专。”
习主席在今年两会上指出,“部队还是要练,要随时准备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那么如何从源头上破除和平积习,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备战打仗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刘光斌代表介绍说,破除和平积习必须要从院校抓起,培养学员的战备意识、打仗意识和军人血性,把学员培养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火箭军工程大学每年将3月和10月作为学校的战备月,穿迷彩服进行战备训练。每年还组织手榴弹的实投和实弹射击,特别是每一年组织干部、教员和学员赴高原大漠戈壁进行实弹发射,淬火锤炼,与部队官兵同场竞技,使学员一出院校就能上战场。同时,在校园、校风、校园文化方面进行文化的熏陶,通过“博学笃志、砺剑图强”的校训,“崇德尊贤、崇文尚武、崇严求实”的校风,“精忠铸剑、精心砺剑、精准亮剑”的大学精神,来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战备意识,从源头上破除和平的积习。
作为导弹技术专家、中国科协杰出青年“求是奖”的获得者,刘光斌代表展望未来信心满满。他说,火箭军工程大学被誉为火箭军军官的摇篮。火箭军现在导弹旅90%以上的旅长,75%以上的参谋长都是火箭军工程大学毕业的学员,先后有140多名学员成长为将军。“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战略导弹部队的骨干军官和未来领导者。”
责编:李晓波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