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毕业季】一名军校博士毕业学员的人生“三问”

2017-04-25 14:52: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湖南4月25日(王公卿 崔华丽) 又是一年毕业季,成千上万的军校学子即将离开母校,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阔步踏上强军兴军的新征程。

  如今,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施展抱负迎来了更加广阔而又崭新的舞台。毕业之际,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周小利却拒绝了多家科研单位的工作邀请,也婉言谢绝了导师留校执教的好意,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去战区工作的申请。

  科大11年的寒窗苦读,是老师同学眼中翘楚级别的学霸,他的青春毕业卷,实在有点出人意料。不变的初心是什么?坚守的信念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对话周小利博士,探寻了他令人不解选择背后真实的心路历程。

 周小利连续十年坚持无偿献血。

  挚爱疑问,他感性作答

  --“金戈铁马书生梦,忠贞不渝报国心”

  “农家子弟,想法单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按当时的高考成绩我可以选择离家较近也很不错的大学,父母已年迈,想着家里有哥哥、姐姐,我还是下定决心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这身军装。”周小利回忆起2006年夏天的选择,温和而沉静。

  周小利来自于鄂北一个农民家庭。上中学阶段,《从军行》里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大阅兵阵列中的气吞山河、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百折不回,还有家乡红土地上那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在他脑海里千百次的回放。他的潜意识里,只有穿上军装,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才能替这个国家有更多的担当,朴素的想法化作理想的滋养,从军报国的种子在他心里早已生根发芽。

  2006年6月16日,他郑重地在提前批次志愿里填上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名字。当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捧在手中的时候,那种幸福喜悦的心情,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美好,令人难以忘却。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本科保送硕士,跨专业考取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11载的葱茏岁月,有多少付出,就换来多少收获——

  周小利先后获得学校光华奖学金、校优秀学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申请专利3项,参与编写学科教材3部,参加多项科研项目攻关,发表SCI论文10篇,EI论文8篇,远远超过了一名博士毕业学员所要求的发表论文数量。

  “周博士,您现在是否在长沙,我们这里的AB血型只剩下4袋了,急需要您的支援”。来不及和记者多聊,他骑上单车匆匆赶往长沙市血液中心,解了燃眉之急。原来,从2007年至今,他无偿献血20多次,长沙市血液中心将他列入应急献血人员库,每逢血库紧张,熟悉他的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想到这名军人。

  翻看他一大摞的无偿献血证,最早的记录是2007年1月23日,300ml,最近的是2017年4月20日,捐献血小板。十年间,他的献血点从最开始的解放军163医院到停靠在长沙市烈士公园内、南门口、中山亭等路边的无偿献血车,再到离学校不远的长沙市血液中心。每次献血耗时从最开始的10分钟,到后来采集血小板,一躺就是一个小时。

  看着眼前身材并不算高大的周小利,再翻看着那些红彤彤的献血证,记者内心涌出难以抑制的心疼。除了提醒他平时还是要适度锻炼,多注意营养,我们最好奇的还是他为什么要献这么多血呢?

  周小利平淡地说:“第一次献血是学员队里组织的,当时觉得很崇高,想着能帮助别人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后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从2011年起,周小利无偿资助湖南、贵州、安徽等贫困地区数十名中小学生,勉励他们完成学业,累计数万余元。每个学期开学前一个月,他都要将生活费一一邮寄到偏远山区孩子们的手上。

  “帮助这么多的孩子,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的事儿?”在记者追问下,周小利回忆道:那是2014年7月27日,我利用暑假去探望几个受资助的孩子。几经辗转到了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羊场村,看到衣衫褴褛、光着脚丫、面黄肌瘦的孩子时候,我的眼眶当时就湿润了。那是我参军后第一次流泪。

  人世间对于爱的回答有千万种,军人的爱应该是博大的,既可以为国家付出全部的忠诚,也可以为人民捧出满腔的热血。从周小利的毕业答卷上,我们不仅见证了他学业上的优秀、信念上的坚定,更见证了他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军人的大爱无疆。

责编:杨宸琇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