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刘锐:驾驶“战神”轰-6K 飞向远海空天

2016-12-27 20:16: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记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刘锐 

刘锐登上战机。赵世杰 摄

  2015年春节前夕,一条官方消息在互联网上率先发布:2月16日,习主席视察轰炸航空兵某团,登上某新型轰炸机,向空军官兵提出“思想政治要过硬、打仗本领要过硬、战斗作风要过硬”的战略要求。

  看到这条消息时,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刘锐,刚从空军指挥学院培训归队。新闻里的这型飞机,正是与他朝夕相伴的“战友”轰-6K: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被誉为“战神”,而他,正是首批改装该型战机的飞行员。

  “执干戈以为社稷,我以我血荐轩辕。”从名不忘初心的“蓝天雏鹰”,到挑战极限的“空中勇士”,再到如今空军西太平洋远海训练“急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刘锐与战友们飞越的新航迹,正是中国空军加速战略转型、提升核心军事能力的一道缩影。

  面对装备升级,他时不我待潜心钻研信息化知识,攻克多项装备作战使用难题——

  “大飞机承载大使命,大使命需要大担当”

  皮肤白晳,面色和煦,笑容温暖,除了一身健硕的肌肉格外耀眼外,刘锐与记者想象中的形象有很大出入,这就是那位37岁的特级飞行员吗?

  在空军机场旁长大的刘锐,从小就有一个蓝天梦。1997年高考时,他说服家人,以超过一本线的成绩坚定选择招飞入伍;航校毕业时,刘锐综合成绩总分第一,他婉拒留校任教的邀请和专机部队伸出的橄榄枝,坚定选择去一线作战部队。

  2001年分到部队后,现实很快就给刘锐浇了一盆冷水。当时部队装备的是老旧轰炸机,因其航程短、载弹量小、作战模式单一,许多人颇不以为然。

  刘锐坦言,当时身边就有战友转业去了民航,亲朋好友也劝他到地方发展,但他自己是“想都没想过”。

  坚信不能一步登天的刘锐,一杆一舵地练,一关一关地闯,仍是同批战友中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任机长、教员、指挥员,第一个执行重大任务。

  坚守,终于等来了机会。

  随着空军加快成体系发展高新武器装备,那年春天,刘锐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新型战略轰炸机的部队。

  “战神”落户,全团官兵为之振奋,可作为首批改装人员的刘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尽早从先进战机的操控者转为理念先进的驾驭者,从临空轰炸转为远程精确打击,从战役战术型转为战略进攻型……转型的背后既充满着挑战,也饱含着党、国家和军队的重托。

  刘锐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完成改装训练。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没有给予刘锐和他的战友们这种从容。

  为尽快掌握新机性能,刘锐和战友们连续一个月铆在改装一线,每天飞机座舱、学习室、宿舍“三点一线”,熟记1600多个性能数据,默画100多张座舱图;为了让新机尽快定型,他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

  极限仰角起飞是轰炸机定型前的一个重要试飞课目,危险性很高。国际上,就有因为仰角控制不好导致机毁人亡的案例。

  从30度角开始,刘锐向起飞仰角极限发起挑战,经过反复周密的推算和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腾空拉起……一个月后,刘锐把这个数值刷新到新纪录,大大减小了战机的起飞距离。

  3个月里,通过一次次试飞,刘锐先后提出的座舱仪表设备布局等40余条改进意见,全部被工厂采纳。然而刘锐却并不满足于此。

  一花独放不是春。新机要真正形成战斗力,必须培养出一批成熟的新型轰炸机飞行员。

  制订方案、编写大纲……刘锐开始了成批培养新型轰炸机飞行员的艰难探索。白天,他除了试飞,还要给新飞行员讲课;晚上,他要对新飞行员进行讲评,有时一个细节要反复抠上几十遍。

  2013年,部队参加体系对抗演习。任务准备中,刘锐提出将右座一名老飞行员换成刚刚完成改装不久的年轻飞行员朱江。

  团里有领导提出异议:“这次演习是新机第一次参加大项演习,你让一个新员参加,万一搞砸了怎么办?”刘锐摇头坚持:“打仗是整个团的任务,只让一两个人练,打仗怎么办?”

  几方相持不下,刘锐霍然站起:“出问题,我负责!”

  新机装备以来,刘锐先后带出了一批既有高度协同意识,又有独立作战能力的“突防能手”:张元武、孙陆宇、张林、张斌、井坛……个个成长为全团技术骨干,其中3人已经走上大队长岗位。

责编:杨宸琇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