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周继林:修复口腔颌面奉献大美人生

2016-12-14 14:05: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2月14日消息(记者侯斐烨)提到周继林,她不仅有很多头衔,还有极高的声誉。她是著名口腔修复专家,我国口腔颌面缺损修复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坚定的爱国者,是“不挂专家号的名专家”,是工作狂,是多次获奖的“先进工作者”,是恩人,是慈母导师,是“民国美女学霸”,是端庄依旧的长寿老人……可是这些也不足以勾勒出她的全貌。

周继林(解放军总医院提供)

  12月8日,记者有幸在周老家中见到这位“传说”中的百岁老人。老人家听力已不太好,但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虽经百年的脸庞上不见任何斑点,皮肤白皙如初。就是这么一位娴静温婉的南方女子,曾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时期救治过不少伤患,在科研上努力钻研,创下了一项项国内领先,又为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和口腔医学的“约定”

  1935年,周继林高中毕业,她报考了北京女子师大、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牙医班,并被三所大学同时录取。本来她想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文科专业,但在长沙湘雅医院做院长的姑父建议她学牙医,因为当时中国的口腔疾病发生率很高,却没有相应规模的专业医疗团队。周继林听从了姑父的建议,从此与口腔医学结缘,再也没有分开过。

  1946年,周继林与同为口腔科专家的丈夫洪民被派往美国费城维利弗治总医院颌面中心进修,他们在那里抓住一切机会做观察、实践,拼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一年之后,进修接近尾声,周继林的姑父趁着赴美考察之机再次找到夫妇二人,劝说他们留在美国。因为当时的中国还很动荡,并不利于二人事业的发展,何况费城风景优美,而维利弗治总医院又是规模宏大、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著名医院,姑父已为他们铺好坦途,但二人不忘初心,谢绝了姑父的好意,坚决回国。

年轻时的周继林(解放军总医院提供)

  1947年7月,夫妻二人如期回到祖国,先后在国防医学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任职,期间,救治了一批批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的前线伤员,用他们医者父母心的博爱和精湛的医术帮助无数患者做好修复,减轻痛苦。其中一位伤员,周老记得很清楚,叫刘恩林,他在朝鲜战争中面部受重伤,不仅忍受着身体上的疼痛,面部容貌可能无法恢复的痛苦更是折磨着他,他甚至想要放弃治疗。而周继林夫妇并不放弃,他们经过反复研讨和准备,先后几次为刘恩林实施了修复手术,不仅复原了他炸伤的耳朵和眼球,还对外翻的眼眶和鼻子进行了调整,使整个面貌恢复正常,也让他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轨。此后的几十年,刘恩林不忘恩人,还经常到家里看望两位老人。类似的修复手术还有很多,而他们身为医者的伟大也正在这一个个的手术中得以彰显。

  1958年,夫妇二人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开始组建口腔科,创建之途可谓筚路蓝缕。当时的总医院虽是全军最高医疗学府,口腔科却很“贫瘠”,只有门诊,没有病房,人员和设备也少的可怜。他们先是从骨科借来病床,临时用来收治病人,这样就有了简单的病房,接着再吸纳和培养人才,添置各种设备,扩大口腔技术室,完善X光检查室,制作病例模型等等,一步步积累、完善。两年后,口腔科医护人员从最初的12人增加到30人,床位达到10余张,大批的患者在这里得到治疗,得以康复。

年轻时的周继林(解放军总医院提供)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总医院口腔科这块土地在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下已经硕果累累了。周老的学生、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刘洪臣介绍道,“今天的口腔科,有40多位高级职称人才、80张床位、130多张口腔诊疗台,”每天的门诊量达近千人,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医学人才,在科研和学科实践上成果颇丰,每年还会迎来一批批的外国同行前来参观学习,甚至有不少外国患者特地前来就诊,因为信服这里的医疗质量。

  任何从“0”到“1”的过程都是无比艰辛的,因此取得的成就也更加让人钦佩。回望口腔科发展的几十年,周继林夫妇功不可没。几十年的从医历程,必然少不了艰难坎坷,其中有太多的故事,而周老从选择口腔医学专业之时起,就“从一而终”,从未放弃。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