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不忘初心再长征:长征,一曲民族团结的凯歌

2016-10-31 15:19: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0月31日消息(记者高振东 邓曦光 完代才让)从1935年5月至1936年8月,几路红军先后在川西北阿坝地区过境、留驻,当地藏、羌等族群众紧衣缩食,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粮食、牲畜、土盐等物资。后来,毛泽东主席多次高度评价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时藏、羌人民给予的无私支援,形象地称为“牦牛革命”。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经过苗、瑶、壮、土家、彝、藏、羌、回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布了一系列决议、指示、文告,为长征途中的民族工作指明方向。

红军布告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经过四川彝族地区时,在冕宁县城张贴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这个布告是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集体决定。《布告》指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冕宁县史志办主任王大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布告》的核心内容,是彝汉居民都是兄弟骨肉。在经济政策方面不动一丝一粟,公平购买,价格交易;在政治上主张民族平等,彝汉居民都是兄弟骨肉。

  进入川康藏区以后,红军更深入、广泛地接触民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指导红军指战员开展民族工作。

采访组听彝族讲解员讲述长征途中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李涛说,红军当时制定的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一是主张民族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二是严格群众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三是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实行民族自治。

  在四川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记者见到一块写着字的木牌,它是当年红军在毛尔盖地区筹粮的“借据”。

  由于红军严格执行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纪律严明,坦诚相待,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拥护支持。

红军标语(两河口会议纪念馆藏)

  走进阿坝州红军长征纪念馆,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惊人的数字,10万主力红军在川西北地区前后停留16个月,筹集粮食2000多万斤,当地群众还贡献了20多万头牲畜以及盐巴、肉干等。

  中共黑水县委党校副校长袁颖春介绍说,红军长征在黑水三进三出,过境、留驻长达5个月,黑水群众共为红军筹粮710万斤,其中有一个藏族家庭一家就为红军贡献了1万多斤粮食。

  建国后,毛主席在怀仁堂对1935年在马尔康参加红军,后来担任阿坝藏族自治州州长的天宝说:“你家乡百姓真好,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是他们帮助了我们。我曾讲过,中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牦牛革命’,请你回去后代我向他们问候和表达感激。”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李涛说,长征的胜利是民族团结的胜利。党和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政策,开展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不仅团结、教育和争取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支持,而且扩大了党和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力量基础。

记者邓曦光采访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孙子沈建国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