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解读长征(25):中央红军是怎样四渡赤水河的?

2016-09-13 14:16: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作者: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

  央广网9月13日消息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行动有三种可能:一是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是东入湖南同红二、六军团会合;三是西进金沙江。他在各个方向都作了布防——东面有湘军刘建绪的4个师,西面有滇军参谋长孙渡的6个旅,北面有“川南剿总”刘湘的12个旅,南面有中央军薛岳的两个纵队8个师,渡乌江尾追红军的黔军王家烈部,进至黔南都匀地区的桂军2个师,以及准备经广西进入贵州的粤军3个师。国民党大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把黔东北团团围住,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

  根据这一敌情,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建立根据地。自此,毛泽东指挥的3万余红军与蒋介石统领的40万大军所进行的赤水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一渡赤水河渡口之一——土城(资料图)

  一渡赤水 寻求主动

  在川、黔、滇三省边界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由西向东,再向北流入长江的赤水河。1月19日,中央红军撤出遵义,兵分3路北上,向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4日,红一军团击溃敌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红三、五军团和军委纵队、干部团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发起猛攻,然而,由于敌情判断有误,对刘湘部队的战斗力估计不够,加上川军后续部队不断赶来增援,红军处于不利境地,毛泽东等果断决定,立即撤出战斗,从土城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红军紧张有序地渡过了赤水河。

  二渡赤水河渡口之一——太平渡(资料图)

  二渡赤水 避实击虚

  红军渡过赤水后,蒋介石命令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主要负责“追剿”中央红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4个纵队,以吴奇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4个师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中革军委和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暂缓北渡长江,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省扎西地区前进,待机破敌。在扎西,中革军委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毛泽东总结了前一段战斗中的教训,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敌变我变的战斗原则,指出鉴于敌军主力大部被吸引过来,黔北空虚,“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应是当前的战略方针。

  红军在扎西休整了10天,在得到补充和休息的同时开展了整编、精简工作,战斗力更加提高。当各路敌军纷纷向红军扑来,还没有完成合围部署的时候,中央红军分两路由扎西地区东进,于2月18、19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1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

  1935年2月16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二渡赤水途中发布的《告全体红色战士书》(资料图)

  红军占领桐梓城后,川敌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敌急忙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1纵队之第59、第93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红一、三军团先敌进占自桐梓通向遵义的要隘——娄山关。敌人自知娄山关是遵义的大门,当然不肯轻易退让。他们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与我军反复争夺每一个山头。在我军正面猛攻和两翼包围、迂回的进攻之下,守敌土崩瓦解,狼狈溃退,红军胜利占领娄山关,打开进占遵义的北大门。毛泽东感到十分欣慰,即兴赋词《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决心和信心。占领娄山关后,红军一鼓作气,再克遵义。

 

 红军总司令部关于遵义战役的战绩统计(资料图)

  红军从2月11日由扎西挥戈东进以来,18天中,出敌不意,声东击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横扫1100里,歼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充分表现了毛泽东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善战,鼓舞了全军士气。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