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解读长征(11):红军长征先后翻越了哪些雪山?

2016-09-02 11:03: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作者: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

  央广网9月2日消息 “雪皑皑,野茫茫”,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爬雪山,过草地”,是对红军长征艰苦状况、奋斗精神最简洁最生动的描述和概括。

  雪山行军,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行军之一。红军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白雪皑皑,山高谷深,气候变幻无常。

  红军广大指战员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战胜重重困难险阻,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使“雪山低头迎远客”,红军征服了那些被称为“神山”和“鬼门关”的雪山。

  那么,红军长征中都翻越了哪些雪山?红军是如何征服这些雪山的?

  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资料图)

  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川康边地区翻越了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的大雪山——夹金山。它位于四川宝兴之西北、懋功之南、理县之西南,海拔4900余米,高入云霄,只见山峰高而不见其顶。它终年积雪,冰雪遍地,别说人上不去,就是鸟也不易飞过。红军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雪山挑战。他们强帮弱,大助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动的抬着走,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含一口雪,手拉着手艰难地向前迈进。他们利用铁铲在冰雪上挖着踏雪孔,后面的人则沿着他们趟出的蜿蜒曲折的雪路往上爬。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头看,脚底下也有人。有时,顷刻间,雪山突然变脸,犹如银蛇狂舞,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大雪夹着核桃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不少红军指战员猝不及防,被滑倒在冰雪山下,再也没有站起来。但是,红军指战员并没有被狂风暴雪所吓倒,他们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闯过了号称“神山”的雪山。

  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又相继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又称亚克夏山、马塘梁子)、仓德山(又称昌德山、昌德梁子)、打古山(又称拖罗岗、施罗山、塔鲁岗)等雪山。雪山地区的行程约31天,1350公里。

  红军翻越的雪山——梦笔山(资料图)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翻越的雪山

    1936年4月至7月,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翻越了雅哈雪山、磊雪山、小雪山、茨布腊山、扎拉牙卡山、藏巴拉雪山、东隆山、米拉山、玉龙等雪山。 雅哈雪山是红二、六军团从云南渡金沙江后北上西康甘孜途中,于1936年4月底中翻越的一座大雪山。雅哈雪山海拔5300米,雪峰林立,高耸云端,金沙江、澜沧江的激流不断冲涮的峡谷陡峭异常,很难通行。尽管雪山陡峭险峻,道路崎岖,气候严寒,行走时呼吸困难,红二、六军团广大指战员还是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把哈巴雪山踩在了脚下。

  雪山上的无名烈士墓(资料图)

  红四方面军翻越的雪山

    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先后翻越了虹桥山、鹧鸪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古山、夹金山、格达梁子、党岭山、折多山、罗锅梁子、剪子湾山、卡子拉山(喜委拉卡山)等雪山。在所经过的四川、西康、青海、甘肃四省内,翻越了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共5座,其中梦笔山、夹金山都是两次经过,虹桥山、折多山、巴郎山是一次经过。虹桥山海拔4592米,是红四方面军翻过的雪山中最高的一座。虹桥山云雾笼罩,根本看不见山顶,爬山时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又狂风大作,暴雨挟冰雹同时袭击,当接近山顶时,大雨变成了鹅毛大雪,像柳絮一般在天空飞舞,覆盖了前进的道路。但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困苦,终于征服了4000多米高的山。

  红军指战员经过长途跋涉和一次次战斗,已经疲惫不堪,缺衣少食。但在大雪山——人类生存极限的挑战面前,红军战士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冒风雪,战严寒,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许多红军战士累倒、冻僵,长眠在雪山上。

  党岭雪山,海拔5000多米,是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在附近老百姓心目中,就像一道噬人生命的鬼门关。就是在这样一座被视为“鬼门关”的大山面前,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发扬不怕艰难困苦和大无畏牺牲精神,将不可一世的大雪山踩在了脚下。然而,为此许多战士埋骨于巍巍雪山间。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