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军事评论

投稿:ygjs@cnr.cn

谨防作风败坏使军队不打自垮

2016-06-21 21:09:00  来源:国防参考  说两句  分享到:

  三、用人腐败是毁军之瘤

  在军队中,用人腐败犹如一颗毒瘤,不治则伤害肌理,扩散全身。广大官兵对其最为痛恨,对军心士气伤害也最大,是引发军中各种歪风邪气的恶源。

  西周政权的败亡与周幽王“以虢石父为卿”有很大的关系。虢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国人皆怨。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早期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励精图治终成霸业,成为春秋时期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第一个霸主。

  但后来他不听管仲的劝告,任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奸臣,最终导致军败国衰,死后落了个“尸虫出于户”的悲惨结局。战国时期秦国名相范雎曾为秦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他以个人的利益得失和亲疏远近为原则选人用人,最后导致大将白起自杀、郑安平投降赵军、王稽“里通外国”,而其本人最后也不得不称病辞去相位,退出政治舞台。

  1352年洪武起兵,明军初建,采石矶一战成名,鄱阳湖大破汉王60万水陆大军,平定枭雄张士城。1367年,明军北伐蒙元,仅仅10个月就收复北京,奠定了明朝近300年统治的坚实基础。

  朱元璋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用贤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被称为“浙东四先生”的刘基、章溢、宋濂、叶琛四人都是在地方上颇具声望的贤才。朱元璋闻其贤,多次派人礼请,四人拒不应荐,朱元璋态度坚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四人终至金陵谒见,朱元璋大喜,曰:“吾为天下屈四先。”但到明朝中后期,明英宗时的宦官王振权倾天下,无论军界政界,凡想当官者一律“攫金进见”。明世宗时专权乱政的严嵩,既以买官得以升迁,又以卖官聚敛钱财。史载,严嵩曾以“千辆资财,用以遗贵近”,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其卖官,“官无大小,皆有定价”。

  严嵩败落后,抄其家所得净金、金器重3.4万余两,净银、银器重204万两,其他珍宝、字画、宅产不计其数。到了晚明,奸臣马士英卖官鬻爵的丑行就更为朝野所切齿。卖官鬻爵使明朝的文官和武官队伍良寡莠众,数量恶性膨胀,以至于“文臣有未识一丁,武臣有未挟一矢”。

  破坏选贤任能的机制,用人“裙带化”“货币化”的结果只能是“瓦釜雷鸣,黄钟毁弃”。一旦“劣币驱逐良币”的风气形成,那些真正一心谋打仗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人,往往被视为异类,受到排挤,遭到“淘汰”;通过“唯亲”上位的,则多难堪其任;通过“唯钱”上位的,只等着通过下级“纳贡”来收回成本,层层传导,直至末端。如此恶性循环必会破坏军队的人才梯队建设,甚至导致军队的众多精英人才不断流失。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败坏可搞垮常胜之师。时代大舞台,也是作风的大考场。我们务必汲取历史教训,切实把强军兴军的根基打牢,谨防作风败坏使军队不打自垮。

责编:路恒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