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英魂不死,地久天长。每每回望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和他们所承载的历史总能深深触动我们。不忘来时路,方能征途向远方。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缅怀祭奠英烈的形式不断丰富,然而缅怀热潮下,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年轻一代中不少人国防观念的根扎得还不够深。我们对先烈的缅怀不能仅限于一时,更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用饱含深情的行动找回我们缅怀的初衷。
清明节前夕,驻吉林省梅河口市某部来到梅河口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图为官兵向烈士献花。翁伟立摄
新潮与传统,缅怀皆同心
芦苇河畔传来“轰隆”巨响,两颗“手榴弹”正中日军保运船,浓烟乍起。伴随冲锋的号角,数十名青年手舞红旗,挥桨冲锋,将船包围。“举起手来!”青年们举枪相向……
清明节前夕,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推出红色情景剧,还原雁翎队痛打日军保运船的抗战场景,场上青年无论装扮还是动作都真实还原了当年雁翎队的英雄壮举。保运船是日军运送军火和军用物资的船只,具有极高的打击价值。抗战时期,作为天津和保定之间的水路要道,白洋淀成为日军保运船的必经之地。为了对其伏击,雁翎队队员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伪装,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极好的水性进行斗争,被誉为“水上飞将军”。
谈及推出红色情景剧的初衷,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负责人张奇元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雁翎队的这段历史也不怎么熟悉了。”如今,每年3月底到10月白洋淀景区都会推出雁翎队主题红色情景剧,以此来普及这段历史。休假来此游览的天津警备区某部士官杨善胜说:“生活化的语言,舞台布景呈现出的年代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当年的战斗生活图景。”
2015年7月7日,国内首个3D抗战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馆,展馆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战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3月29日,笔者打开该纪念馆主页进行体验,点击“刘连长”作为导游后直接进入三维展馆,跟随讲解,笔者操作鼠标和键盘在展厅中依次行走。在日军暴行厅,抗战时期驻青日军剖腹挖掉中国儿童眼睛的照片被放在显眼位置。
红色情景剧、网上纪念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略显新潮的先烈缅怀方式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有人穿上红军服来一次红色体验游,有人为革命先烈自创挽联挂在网上,有人用沙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再现先烈的事迹。
这些缅怀方式受到年轻人欢迎的同时,去烈士陵园祭奠、参观纪念馆等传统缅怀方式也在不断创新,让人们更好地寄托哀思。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相信人们祭奠缅怀的心情始终如一。
今年清明节前夕,解放军理工大学学员杨帆再次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本来以为又是一个人的参观行程,没想到这次却多了个伴儿:微信语音导览系统。观众只需关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微信号,即可收听免费讲解,讲解范围覆盖了整个纪念馆。除了免费导览,公众号还提供了临时展馆、学术研究、理论导航等板块。
同是南京,早在2013年,雨花台烈士陵园就推出烈士微电影,陵园的工作人员上阵自导自演,形象地再现烈士生平。对传统缅怀方式和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做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杨鹏认为这样就打通了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追思先烈的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