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如果提前了解了,要面对的是雷场,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战士们用探雷器探测地雷。
央广网北京2月9日消息 (黄巧 记者谢芳 路恒)1995年12月,18岁的重庆小伙付小科远离家乡来到云南,入了伍。那时候他还是个战士,从未想过上雷场,也不知道有一天会成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二队的队长。
如果说滇南的美景常常令他流连忘返,那被雷区一直威胁的老百姓却也时时令他担忧。他常说:“作为一名军人,平时是人民养育了我们,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上战场,排除雷患,还边疆人民一份安宁。”
于是,在1997年10月开展中越边境第二次较大规模扫雷的时候,入伍不到两年的他就这么义无反顾地上了陌生的雷场。
谷深林密、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地雷和各种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且埋设时间很长、性能极不稳定,这些给刚开始排雷的付小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然而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当他每天肩扛几十公斤的扫雷器材,在地势险要的山区徒步四五个小时,到达山顶已经大汗淋漓,却仍要小心翼翼坚持作业,饿了就啃两个馒头,累了就躺在路边休息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是否能行,这些已经自然而然融入到他的生活当中。
而正当他已经渐渐熟悉了这片雷场的时候,他却亲眼目睹,指导员杜茂江不幸触雷被炸断右腿。回忆起当年,他依然胆战心惊。
那天他和往常一样正在进行作业,突然爆炸声传来。他下意识地看了下自己的脚,爆炸的冲击波带来的石块嵌入了他的左脚和小腿,万幸的是脚还在。但是旁边的指导员却蹲下去了,紧抱住自己的右腿,血一直从指缝间流出来。那时候军医和卫生员都不在旁边,只得用电雷管脚线一圈一圈地包裹住,一用就是十几根。包裹好之后,大家把指导员抬下山进行抢救,平时四十多分钟的路这次只花了不到半小时。
第二天付小科再次来到这个地方,用铁锹从土中翻出了指导员遗留下的鞋。当看见鞋里血肉模糊的脚趾时,他忍不住吐了好久。事后几天,他一直沉浸在害怕之中,全身总是会忍不住发抖。他没有说那段时间他是如何度过的,但是他一直在坚持,坚持完成指导员没有完成的任务,坚持还边疆人民一片安宁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