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频道 > 军情

不忘初心再长征:踏上泸定桥 解读"飞夺"真相

2016-09-20 13:24  来源:央广军事我要评论 

  央广网四川9月20日消息(记者谭淑慧 邓曦光 曾袁媛 李金鑫 聂宏杰 陈实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主席《七律 长征》中的这句诗我们都很熟悉,其中“铁索寒”指的就是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忘初心再长征》采访组来到了四川省泸定县,踏上了泸定桥,感受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体会长征时期的战斗精神!

  1935年5月底,红军来到安顺场,准备渡过大渡河。如果仅靠渡船运送,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需要整整一个月。可此时国民党军队正向大渡河急速行进,川军杨森部队距离安顺场也只有三四天路程。

  于是,红军兵分两路:一路继续乘船渡河,沿大渡河北岸向上游的泸定前进,接应夺桥渡河的红军大部队;另一路沿大渡河南岸奔袭至泸定桥,夺桥渡河。

  对于担负夺桥任务的队伍来说,按时到达泸定桥是一个巨大挑战。中央给红四团下达命令:“必须在29日上午赶到泸定桥头,完成也要完成,完不成也要完成。完成了有一线生机,完不成红军要被消灭在泸定桥西岸”。而此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华里。

  5月29日上午,一路奔袭而来的红军终于到达泸定桥。此时,泸定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拆得所剩无几,13根铁链悬在空中,铁链下是咆哮的大渡河。对岸桥头的桥楼被沙袋紧围,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垒,堡垒的射击孔中伸出的机枪正对铁索。

  下午四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红四团一营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的22人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攀铁索过桥。三连跟在后面,用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门板和床板铺桥面。铁索剧烈地摇晃着,眼见红军快要过桥,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点燃了,头发、眉毛、衣服被烧着的红军勇士冲过火焰,夺下了泸定桥。

编辑:路恒

热播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