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军事历史 > 新闻导读

投稿:ygjs@cnr.cn

被遗忘的志愿军部队:12军血战上甘岭歼敌1.2万

2015-01-28 17:31:00  来源:中华网论坛  说两句  分享到:

  12月15日,第106团又奉命将537.7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15军部队。此时阵地坑道工事已可容纳1个营的兵力和团以下伴随火炮。

  我志愿军12军,圆满的完成了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作战任务。

  四、全力保障,一切为了前线

  我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作战,连续奋战45天,共歼敌1.2万余人。我军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打败装备优良、并掌握制空权的敌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可靠的后方保障,是其中很重要的保证。

  上甘岭作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战斗激烈,持续时间长,伤亡和消耗大,加上敌机、敌炮对我后方地域和道路的袭扰封锁,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圆满完成繁重的后方保障任务,第31师专门成立了战勤指挥组,统一负责运输力量的调配和前运后送,参战的各团分工1-2名团领导担任战勤机构的领导,组织实施后勤保障。运输分队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我军、师级首长,最大限度的从各级领导机关和直属分队抽调战士和干部参加运输,使参加运输的人数保持在3000人以上。

  在敌炮和敌机的封锁袭扰下,实施运输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运输人员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一条钢铁运输线,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的同志因日夜抢运而中途昏倒;有的同志因肩负过重、劳累过度而吐血,仍坚持把粮食、弹药、水源,尽全力送到前线。

  在供给战线上,兵站工作人员和炊事人员,不畏艰险,积极设法保证供应,大力改善部队伙食。有的炊事员,在严寒中脱下自己的棉衣,将饭菜包好送上阵地,保证部队吃上热食;有的炊事员,送饭上阵地后就参加战斗,打退敌人后又背伤员下来。

  在战伤救治卫生及卫勤战线上,各级救护所、收容所和手术队;野战医院的同志们,日夜紧张的工作,救治了大量伤病员;为了抢救伤员,纷纷争先输血。第93团担架连1班,全班8人,为掩护伤员都负了伤,还坚持把伤员抬下来,保证了伤员安全。

  上甘岭战役中,我军还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优势,高度发扬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这是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我参战上甘岭作战的各部队,是刚刚从金城前线下来,又匆匆奔向上甘岭战场的。任务转换时间短,准备工作十分仓促,作战中环境艰苦,战斗残酷激烈,由于政治工作抓得主动,做的活跃,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有力的激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保证了作战胜利。在接受任务初期,进行深入的战前动员,“当好12军代表队”的口号深入人心,对部队起到了极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作战中广泛发扬军事民主,开展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群众性运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激励部队英勇顽强、灵活的作战,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士气。

  第106团参战3天,消灭了大量敌人,但自己伤亡也比较大。团领导提出改变战术方案,团党委专门开会讨论,又在部队中深入动员,要求部队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使后来战斗中敌我伤亡比例由2比1变为4比1;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保持了持久作战能力。取得了连续作战的胜利。

  战斗中的政治工作在基层更为活跃,第93团执行前运后送任务的分队,提出了“坚决不让伤员负二次伤”的口号,途中遇到敌炮火袭击,就把自己的身体伏在伤员身上,表现了崇高的革命友爱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各参战单位还普遍开展杀敌立功运动,做到报功快,审批快,宣传快,既大大鼓舞了斗志,又及时传播了战斗经验,杀敌立功运动对保证战斗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

  上甘岭战役是在正面约2.5公里,面积约3.7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进行的,敌我双方共投入兵力10万人,兵力之密集,火力之猛烈,争夺之激烈,战斗之残酷,是中外战史上罕见的。我12军参战部队在这场战役中,正确领会和坚决执行志愿军首长和兵团首长的意图和指示,在友邻部队的有力配合下,在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发扬了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战斗作风,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粉碎了敌人持续、猖狂的进攻,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为我军军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第106团奉命改番号为第102团。

  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军史》1981年8月版、1995年8月版。

责编:李晓波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