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8 16:19:0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受阅归来的张茂宜受到学生们的热烈“追捧”,经常受邀到学校讲故事
在株洲云龙区云田镇虾塘村一幢颇有点现代气派的农家院子里,笔者见到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受阅抗战老兵张茂宜。
深冬的太阳下,屋后茂密的树木仍然苍翠,屋前坪里的橘树上挂着红色的果实,院子里一片生机。
这里距云龙新区的核心区域不过10余公里,有水泥公路直通院子里,既避开了市区的喧闹,又与现代社会没有任何阻碍。
徜徉院内,笔者隐约感到,这氛围似乎与张茂宜的人生有相通之处。不是么,这个14岁投身抗日战场的人,1946年回到故乡后默默地过着农民的日子,似乎几十年都游离于政治气氛之外。2013年,当社会上发起“寻找抗战老兵”的活动后,外孙在互联网上发的一个帖子,让他当年的抗战经历展现在大众面前。2015年受邀参加“九三阅兵”,成就了他人生的辉煌。在云龙区,在株洲市,乃至湖南省,都知道虾塘这个平常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抗日老英雄。
8岁起生活在军营
张茂宜所在的云田镇虾塘村,当年曾属湘潭县管辖。
张茂宜的父亲张乃辉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员。张茂宜虽然1929年出生在虾塘村,可在8岁时他就和母亲易菊莲、姐姐张白群随军了,南京、上海的军营都曾是他的人生驿站。
抗战第3个年头的1939年春天,他父亲接到指令,到重庆防空司令部担任防护大队大队长。这在当时是个很危险的工作,就是在日本飞机轰炸时,组织人员疏散、躲避;轰炸后,要指挥部队抢险、灭火、救助伤员、处理死亡人员的遗体,等等。就是说,当百姓都往防空洞跑的时候,他的父亲得告诉大家如何跑,指挥大家有序地跑,弄完这一切后自己才能进洞,随时有被日机作为第一个打击目标的可能。当时,重庆因为是陪都,连续不断地挨炸,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往乡下躲。张茂宜的母亲说,哪里都不安全,一家人死也要在一起,义无反顾牵着10岁的张茂宜来到了重庆。
张茂宜来到重庆时已是下午。他的第一印象是:街上的气氛很平静,城墙边有人在放牛,还有做生意的靠着墙角吆喝。他父亲指着一处高楼的楼台告诉他,去年(1938年),国民政府在那里安了防空警报器,警报一响,大家都要往防空洞里跑。张茂宜说,“跑警报”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老一辈的重庆人都熟悉,甚至后来日本人败了,还有人听到这个词就想跑。
张茂宜记得,父亲的军营——防护大队队部在通运门七星岗莲花池后街。这个地方也就成了张茂宜的新家。他说,那个时候吃了早饭就准备“跑警报”,没间断过几天,有时甚至1天要躲3次。“跑警报”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由于没地方读书,10岁的张茂宜就跟在父亲身边帮着做些事,如队部内勤的活儿。
责编:宋道玉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