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8 10:56: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1982年的马岛战争,被视为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这场战争同时也创造了海上战略投送的经典战例。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距阿根廷南部海岸510公里,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启动了代号为“罗萨里奥”的作战计划,派遣部队攻占马岛,战争正式爆发。消息传到伦敦,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马岛。4月3日,英国成立了战时内阁,决定组建由44艘战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制订代号为“共同作战”的行动计划。
远程奔袭13000公里,对英军的海上战略投送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战争作战物资消耗巨大、补给线漫长,海上运输任务极其繁重,仅靠军队无法完成任务。除了军队后勤保障船只,英国通过征用民用商船来弥补远洋运输能力的不足,利用远洋客轮作为运兵船、医院船或战俘船,把货船改装为弹药和其他物资的仓库船或补给船,形成了一条来往英国至南大西洋的万里海上运输线。
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共征用或租用商船56艘,总吨位达66.6万吨。这些船只包括油轮、破冰船、运兵船、修理船、医院船、弹药运输船、淡水补给船、被服补给船、食品储藏船等。加上特混舰队中的16艘辅助船,支援船只共计72艘,总吨位达81.1万吨。这些被征用的商船总共运送了10万余吨各类物资、9000名作战人员、95架飞机到前线,为特遣舰队实施海上补给约2000次。虽然在战争中,作战物资(弹药、油料、食品、轮胎)的消耗量大大超过了计划,但英军强大的海上战略运输能力基本满足了前线需求。
强大的海上战略投送能力需要国家综合实力作后盾,雄厚的经济实力、庞大的海上船队、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和高效的战时动员体系缺一不可。为适应战争的需要,许多商船由特文波特、朴次茅斯、查塔姆和罗赛斯的海军造船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战时改装,英国政府为此花了上千万英镑。主要的改装项目包括为19艘商船安装直升机平台;为所有商船加装海上补给装置;增加军用通信、领航和密码设备;在一些船上安装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所有被征用的商船仍由原来的船员驾驶,但每艘征用的商船上都派有海军人员。当商船船员进入作战危险区域后,政府给每人每天增加15%的工资。在战争中表现勇敢者和军人一样立功受奖,被击沉的商船,则由政府负责赔偿。
被征用的商船接到命令后行动迅速,有的甚至还在世界各地航行,一接到征用命令就立即就近卸货,马上开赴战场,边航行边改装。被征用的商船大都只用了2周时间就抵达南大西洋前线。为了运兵,英军征调了英国当时最现代、最豪华的邮轮——67000吨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以及45000吨的“堪培拉”号。当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正满载游客向地中海驶去,但政府一声令下,旅客都自觉在中途下船,保证了运兵的需要。为了运送航空技术装备,使用了经过改装的“大西洋运送者”号、“大西洋堤道”号和“天文学家”号集装箱船,船上先后装载了20架“海鹞”式战机和“鹞”式GR3型飞机,以及8架直升机。为了弥补扫雷力量的不足,英海军还征用了5艘1000吨级的英国远洋拖网渔船将之改装成扫雷艇,并用海军人员替换了全部船员。
为进一步缓解英军远离本土作战、海上运输线漫长的问题,英军建立了“本土后方基地—阿松森岛中间基地—前南乔治亚岛前进基地”这一梯次衔接的补给链,提高了战略海运的时效。阿松森岛是圣赫勒拿岛的附属岛屿,地处英国和马岛之间,分别相距5120公里和5600公里,战争刚开始,美国就将阿松森岛基地完全交给英国使用。该基地成为了英国特混舰队海空补给的中间站。在战争期间,英军大量军用物资和油料均通过海运和空运输送到这里,英国舰队补给船均在此装货,然后再运送到作战区域。同时,这里也被用作供突击部队进行休整及对商船进行改装的重要基地。(刘 涛 李 剑)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