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改革风来,两岸花开》——乐游篇

2018-11-07 16:21:00来源:

“大1路”如今变为纯电动车(来源:北京青年报)

    “台湾的朋友到北京来旅游或者来工作,我都会(跟他们)推荐他们到北京一定要坐一下长安街上的1路车。还有很有名的前门的铛铛车,这是最具老北京风情一个特殊的体验。”台湾《中国时报》驻北京记者王铭义说。
    被北京人爱称为大1路的公交车,伴着改革开放跑了40年,如今依旧行驶在长安街上。在北京人眼里,车上的外地乘客,早就从当年出差办事的“公家人”,变成了五湖四海的“观光客”。
    “旅游”,这个当年老百姓还不知道为何物的词汇,曾几何时,早已成了天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旅途中他们所看到的那一道道靓丽的风景,都成了40年时代发展的美好见证。

    当年出差北京的人家中,大都会珍藏着一两张泛黄的和天安门神情庄严的合影。那是那个时代最自豪的标准照,但它和旅游无关。

1986年春天,游客在故宫合影留念。作者:刘伟

    台湾《中国时报》驻北京记者王铭义说,“真正到这边组团来旅游的大概是到90年代中期才慢慢多起来,大陆那个时候旅游观念还没有很成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趟远门还要有单位开的介绍信,否则既无法买票也无处住宿。欠发达的交通网,更会让当年那些“心系远方”的人们望而却步。

记者探访马克客栈

    “从成都到九寨沟大概要三天,九几年的时候,走走停停有一些地方你要穿山,有一些地方你得走路,以前没有机场,连路都找不到了哪有机场。”在厦门经营民宿的马克,是九十年代就从台湾来大陆的资深“旅游达人”,他还清楚地记得,旅游概念在大陆最初兴起时,人们首选的目的地,大多是心中向往多年的那些神圣的“远方”。
    他说:“在九几年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那些游客,他们给我们的一个感觉就是他到了一个地方以后,感觉他是在圆一个心愿。比如说我到了北京天安门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人是怀着一种很虔诚的心到这个地方。”

80年代旅行乘坐飞机 图片来源:海都网

    台湾大学大四学生严于涵曾多次来大陆旅游,她想明年要坐火车到拉萨,想要亲身体验一下“天路”列车。 台湾《中国时报》驻北京记者王铭义说:“当时新疆乌鲁木齐到兰州高铁开通了,我们当时很幸运的是第一批的试运行乘客,完全很深刻体会到整个过去十几年,大陆在道路设施方面改变,对于旅客在旅行方面提供便利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不只对台湾民众,对大陆居民应该讲是改革开放最具体的缩影。 ”
    交通便利了,钱包鼓起了,大陆百姓的旅游热潮也快速涌动起来。从首都到拉萨,从北京到罗马,乘着汽车火车,乘着高铁飞机,借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助力,他们在不断追向心中的“远方”。而行走天下的路上,人们对“旅游”的观念和认知,也在与时俱进地“升级换代”。

青藏铁路通车,被誉为“天路”

    马克自己也是一个旅游爱好者,他对旅游很有自己的体会:“现在慢慢的旅游,有人会把它当作一种心灵上的解放,这种目的的人其实蛮多的,我觉得这样的族群未来我相信他会让旅游走向另外一个层次。”在大陆行走多年的马克敏锐地看到了富裕起来的大陆民众,随着时代进步与眼界开阔,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追求,不但是物质,更在精神。“从一开始我们民宿只要有床,一直到现在还要有很多很多的各项不同的服务,主要也是这个业态它形成了一种很大的发展。”

记者采访《中国时报》驻北京记者王铭义

    个性化的自驾、徒步、民宿、主题深度游……在台胞眼中,人们需求导致的旅游方式的越来越多元化,无疑是大陆旅游业发展的极好例证。在台生罗舜典的眼里,大陆旅游的全面提升,绝不仅仅在硬件,更多的是体现在人们对旅游认识的升华。他说:“我个人觉得大陆现在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物质方面也不再是最主要的需求了,大家更多的是追求精神方面的东西,现在‘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已经不再是只是说说而已的东西了。”

2017年最受欢迎的旅游APP排行榜资料图 (来源:中商情报网)

    搭乘着“互联网+”的快车,旅游企业也在快速“开疆拓土”。如今互联网上的一个应用软件,就可以为你打造出一场完美旅行。台湾大学大四学生严于涵现在的出行,用她的话说,一部手机,可以全部搞定。“像我这几次在大陆出去玩,我都会使用在手机里下载的好一个APP,它就可以在短短的十几秒里帮我配出一个符合我的偏好的行程安排,我觉得非常方便。”
    靠改革之力,得开放之利。因时而乘势,旅游借力互联网+,井喷式大发展,最该感谢的是我们的时代。台湾《中国时报》驻北京记者王铭义对此感触很深,他说现在每个人过去10年的经验,可能会超过一般人过去四五十年的体验。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的感受。
    “中国现在的观光发展非常迅速,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因为我在这边读书,所以有切身的体会,很享受这里的生活。”台湾学生罗舜典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背起行囊,向着下一站旅行。
    去金水桥畔去布达拉,去非洲草原去罗马,去心中那些所有的“诗和远方”,去每个地方留下每个中国人笑意盈盈的脸。
    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总监制:杨文延
    监制:杨贵明、黄少辉、乐艳艳
    策划指导:齐莺、安亚强、王丰
    统筹:林霞、王驿、谢良建、苏伯皓、谢彧
    采写:陈静、李觐如
    播音:文静、田龙
    录音合成:李晓东
    新媒体编辑:李觐如、胡韵芳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董闯
'

《改革风来,两岸花开》——乐游篇

“旅游”,这个当年老百姓还不知道为何物的词汇,曾几何时,早已成了天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旅途中他们所看到的那一道道靓丽的风景,都成了40年时代发展的美好见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