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梦 大国工匠篇】铝厂车间里上班的他,为啥总要戴个听诊器?)
一进到车间,王永伟就会把“听诊器”带在身上,走哪儿听哪儿。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医院里大夫们身上常戴个听诊器,这挺般配,也很必要,透露的是职业身份。可在铝厂轰隆隆车间上班的王永伟却也是听诊器不离脖子,这是为啥?
为啥先不说,先要说的是他的事迹,他是咱们这次“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活动的采访对象。
1990年,刚从学校毕业走进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氧化铝厂配料车间的王永伟,面对着高温、高碱、湿热、噪音工作环境,有些失落,“冬天还好些,夏季三伏天只要刚一走进车间,炽热的感觉包裹全身,衣服一下就会湿透了”。但王永伟很快调整好心态,“既然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去适应这样的环境,干就要干好。”
工作27年来,他的确干得很好,成了公司里的一名技术尖兵,公司里流行的两种工作方法,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所在的格子磨岗位是氧化铝生产的龙头,负责氧化铝生产所需的原矿浆制备,指标较多难以把握,而且产量、指标受矿石质量的制约较为严重。
工作中,王永伟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设备操作与维护检修技术,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细心摸索,总结出了“格子磨 三勤一控 操作法”,推广后平均每月减少摇磨时间60多个小时,这样一来,电耗和物耗也减少了,一年能节省30多万元。
该操作法在磨机岗位中广泛推广,为氧化铝厂磨矿系统提高矿浆细度合格率和产能提高发挥了突出作用,被企业命名为《王永伟格子磨“三勤一控”操作法》。
“作为基层一线员工,在工作中,面对成熟的生产工艺,要做大的创新改革很难,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生产中的细节,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王永伟总结说,一个人只要在工作中有责任心、恒心和细心,一定会有收获、会感受到工作的快乐的。
为更好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他先后报考了北方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函授学习和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函授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厂部领导看在眼里,支持他创建了中央企业劳模王永伟技术创新工作室。而他利用工作室这个平台,积极参与管道化矿浆固含、配钙、细度指标的攻关工作,分析指标波动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攻关组采集有价值的技术参数,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最终总结出了适合于现有设备、工艺的《王永伟矿浆细度优化调控法》。
事迹介绍个大概,大家眼里的王永伟了不得。现在回答文章开头提到的听诊器的问题,那是他的必备设备,名叫机械设备听诊器,用来测量车间设备运转的数据的,要随身携带。他说,他的技术改进都需要数据支撑,听诊器帮助他实现了连续数据测量。
借助于听诊器,20多年来,王永伟在工作中结合经验,先后提出了上百条合理化建议,创效一千多万元,成为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氧化铝厂人见人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