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健康乳房捍卫女人
2015-04-09 10:48: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早期的乳腺癌,往往很难发现它的一些临床表现。目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几大类:
发现乳房肿块,俗说:摸到了一个疙瘩,或者说是发现了一个平常没有但是现在有的硬结,这都是最常见的一个症状。
其次表现为乳头的溢液,就是从乳头有一些分泌物。非哺乳期,从乳头流出一些液体我们称之为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如果一个4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了血性溢液,就要考虑乳腺癌的风险。
第三大类,一些皮肤的改变,医学上叫桔皮症。乳房皮肤表面毛孔显得非常粗大,称之为桔皮症,这是一种癌症表现。
还有一大类叫酒窝症,长在乳房上的小坑非常值得警惕。姚贝娜当初发现乳腺癌的时候,直觉症状是因为出现了皮肤的凹陷。
还有一大类比较少见:乳房没发现异常,但发现腋下淋巴结肿大,这类乳腺癌叫隐匿型乳腺癌,就是乳房上表现不明显,但已经转移到腋窝。
而非常早期的乳腺癌往往没有任何表现,不疼不痒,也没有分泌物,淋巴结也不大,这个时候的乳腺癌往往在做健康体检或者做筛查的时候,用一些医学的影像方法可以发现
乳腺自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也在不同的范围内做过一些自查的推广。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自查,早期发现一些乳腺癌,提高乳腺癌的自愈率。曾在上海做过一个研究,在纺织女工里面,推行了乳腺自查,但最终并没有达到这个研究目的,是不是乳腺癌的自查就没有意义了呢?对中国目前的这种健康普及状况,自查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临床经常能看到一些病人,肿块很大的时候才来,如果她知道自查的方法,能够摸到这个肿块,应该能够更早的来看病。在中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下,一些二、三线城市或者是农村地区,推广一个正确的自查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查最重要的是掌握手法,乳腺的自查是不可以进行抓捏的。第一,乳房它是一个半球形的器官,自查用左手查右侧,右手查左侧比较方便,同侧手的运动范围会受到限制。以右侧乳房为例,用左手平着这样按压。逆时针也好,顺时针也好,均匀地触诊。看有没有相对偏硬的一些肿块,或是活动不太好的肿块,或是边界不清楚的肿块。当发现肿块,就可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第二,最后在乳头乳晕区域要做进一步的触诊,轻轻地挤压,看有没有一些异常分泌物,如果有及时就医。门诊经常有一些病人,发现肿块特别担心,特别惶恐地就来看病,但触诊完之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乳房是一个半球形器官,里面有很多腺体组织,抓捏起来,里头就会有块,但不是真正的肿物。两侧的对比很重要,自查两侧如果对称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检查频率,天天去做自查没有必要,如果没有高危因素,三个月到半年一次。时间的选择建议在两次月经的中间,可以选择一个固定时间,比如睡觉之前平卧的时候,或者洗澡的时候,在有镜子的地方,观察局部的皮肤有没有变化,有没有“酒窝”、小坑、局部颜色的变化等。女性养成好的筛查习惯,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乳腺疾病。
针对得乳腺癌人群的一些特点,可以总结出一些高危因素:
1、初潮比较早,绝经比较晚,整个人一生当中处于雌激素的环境时间比较长。
2、结婚晚、生育晚、哺乳晚,或者说未生育、没有哺乳,这类人群得乳腺疾病风险略大。
3、放疗。乳腺区域接受过放射线,得乳腺癌风险增高。
4、遗传,有一大类遗传基因跟乳腺癌有关系。如果携带乳腺癌的易感基因BRCA1或者是BRCA2,乳腺癌风险会明显增高。
以上是目前已知的一些得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还有一大类高危因素是,曾经得过一些乳腺良性疾病,这类良性疾病有可能发展为乳腺癌。这种病叫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容易跟增生混淆,它跟乳腺增生不是一回事,它在手术以后对切下来的乳腺标本做显微镜检查才能够看到,一般意义上的乳腺增生跟它不一样。
乳腺增生严格意义上不是真正的疾病,而是一个乳腺的症候群。乳腺增生最主要的表现是:
第一,乳房阵痛不舒服,摸起来有颗粒感、集结感,尤其是在月经前几天更为明显,月经之后不舒服感会缓解。
第二,乳腺增生症状跟病人的情绪、工作状态、心情焦虑有非常明显的关系。比如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会出现症状的加重,一些做财会工作的女性年底增生的症状明显加重。
乳腺癌和乳腺增生没有必然联系
乳腺癌是细胞异常增生产生的恶性增值细胞疾病,与乳腺增生在发病原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乳腺增生会影响生活质量,增加乳腺的疼痛感,增生严重会形成增生结节,摸起来有不平颗粒感;乳腺癌病因并不很明确,是癌细胞长成了肿块。临床上为什么病人会把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挂勾甚至是联系起来,是因为乳腺增生非常普遍,绝大部分女性,一生当中或多或少某个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的增生,而如果她以后得了乳腺癌,就可能把乳腺癌归结到增生上,其实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病理意义上的非典型增生,或者叫不典型增生,跟乳腺癌是有关系的,不典型增生转变成乳腺癌的风险可以提高倍到5倍,但这种不典型增生通过手术才能诊断,不必要因为乳腺增生而顾虑患乳腺癌的风险。
乳房的大小跟患乳腺癌有一定关系,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乳腺的体积越大,乳腺的成分越多,得乳腺癌的风险就会更大。但不是小乳房就不会得,小乳房的好处是有病很容易发现。
两侧乳房一大一小,这种差别80%以上是没有意义的。人的双侧乳房基本上对称,但会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经常使用右手,这侧的胸肌可能会相对发达,乳腺组织发育也会相对充分一些。两侧乳房只要差距不是非常明显,容积量在50个毫升范围之内的波动,都不算大小明显的差异。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预防乳腺癌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就是通过化学药物来预防乳腺癌。国际研究表明,药物治疗有副作用,目前国内并没有大面积开展。什么样的人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比如一些良性疾病,不典型增生或乳头状流病,可能会发展成癌的这种病,做药物预防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
一种是手术预防。美国的影星朱莉就做了双侧乳腺腺体的切除,原因是她有很强的乳癌家族史,而且检测基因有突变。手术预防首先要做准确的癌基因检测,确定有癌基因的突变,其次需要跟手术医生充分沟通,慎重考虑手术本身带来的风险。
根据癌症预防程度可分三类,即三级预防。最理想的是一级预防,就是从病因上预防,知道为什么会得癌,从病因上避免患癌因素。比如预防肺癌的戒烟就是一级预防方法。目前乳腺癌没有明确的致癌因素和诱因,只能在二级预防上下功夫。即有规律、定期地做专业乳腺影像检查。即使医生手法再高明,长在乳房深处的微小病变,有时候是摸不到的。所以务必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医生建议,做彩超或者做钼靶的筛查。
乳腺癌确诊检查需要循序渐进
医生选择乳腺癌检查方法是循序渐进的,从无创到有创,从便宜到昂贵,从相对舒适的检查到可能有一些疼痛的检查:
第一步:双手的触诊,医生用他的手来做触摸,来观察肿块的形态特点,做初步的判断。
第二步:有时相对小的病变手很难完全明确,这时需要借助一些影像学的检查。常用方法包括彩超、乳腺的X线检查(鉧靶检查),这两大类检查基本可以确定90%以上的病变情况。当这两大类检查还不能够确定的时候,可以通过磁共振检查,来帮助进一步判断。这些判断都叫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给我们的只是一些诊断的提示,但还不能确诊。
想明确是否患有乳腺癌,需要借助活检方法,即从病变的区域取出少许组织细胞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没有癌细胞,如果看到癌细胞,乳腺癌诊断就能明确。活检方法包括穿刺,或开刀取出小肿块这两种方法。
目前更推荐穿刺办法,如果穿刺后确实是恶性的,可以按照乳腺癌的标准来做治疗。如果穿刺后是良性病变,问题就不大。
编辑:王珩
关键词: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