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观众和修复师发生化学反应
2016-12-07 10:20:00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让观众和文物修复师发生化学反应
今年年初,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弹幕视频网上一炮而红,一位位“文物医生”也成了“网红”。借此东风,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12月16日上映。对于电视版和电影版的区别,两版导演萧寒表示,简单来说就是电影版拿掉了旁白,但他更希望观众能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我希望我们的叙事像一股溪水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流到你心里去。”
电影叙事:文物修复师就是修复时间的人
去年,故宫博物院举行90周年院庆,也正是因为这次院庆展览,5年前就开始调研的萧寒团队被允许进入拍摄《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纪录片。电影版大部分镜头仍源于最初拍摄的100多小时的素材,当然也有电影制作团队在今夏补拍的10多个小时视频,比如修复师打开故宫一扇扇大门的完整镜头。
对于电视版和电影版的区别,萧寒坦言,自己应退后一步,给观众更多空间,直接和文物修复师们,和音乐、画面等电影语言发生化学反应。“有的观众和我说,他觉得剧版感觉是看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看电影就像在读一篇充满情感的散文,直达心里。看到最后那些空镜头、麻雀吃猫粮,还会有一些淡淡的忧伤。这些感受都是我想要的。”
在萧寒看来,电影的叙事线索是时间,“文物修复师就是修复时间的人,和时间不断发生着各种交集和化学反应。”而拍摄该片最大的遗憾,也是时间。4个月的拍摄时长在很多人看来已足够幸运,但萧寒想拍12个月,想拍春夏秋冬,“大家想象一下,电影依然还是86分钟,但你可以看到春天花开了,夏天果落了,秋天柿子红了,冬天雪下了,那会是怎样?”
另一大遗憾,就是3小时的电影版短期内无法跟观众见面。萧寒透露,他和音乐指导姚谦最喜欢这一版本,但暂时还不敢冒险去电影院放。
工匠精神:兢兢业业把活干好对得起文物
有人说导演非常努力地拍出了修复师们的日常,也有人说制作团队故意去拍猫、拍杏树来表现平常生活。对此,萧寒直言,那些人就是这样生活工作的。“每天早上8点上班,他们7点多就到了那里,打开门先给花浇水,去喂猫、鹦鹉。”
从传统眼光来看,这是一部节奏起伏很不明显的电影,很考验观众的耐心。但萧寒有着自己的坚持,“有制造和设计,就违背了纪录片的创作原则。师傅们本来怎样就是怎样。4个月拍摄期,一开始师傅们因摄像机镜头显得不自然,这些素材都不会用,一段时间后,他们习惯了,就自然了。”
至于该片想要传达的工匠精神,萧寒说,片中有很多摩擦的声音,不断打磨的声音,当观众看得快烦的时候,青铜组老师傅王有亮说了一句话“不能烦”,这就是他理解的工匠精神。而从事修复工作近四十年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则这样回答:“我觉得就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把活干好,对得起文物。因为文物不像其他东西,只能修一次,可能修一年或8个月都有。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做得最好、恢复原貌。”(记者 何雯亚 见习记者 陆乙尔)
编辑:董雯
关键词:让观众;观众见面;化学反应;故宫博物院;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叙事;拍摄;纪录片;视频
最近热播的民国大剧《胭脂》,陶昕然在剧中饰演的冯曼娜令观众十分同情,在双亲横死后渐渐变得偏执好斗、狠辣决绝,但内心深处仍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交织着。李晟在《花非花雾非雾》饰演的叶凡为了帮姐姐雪花报仇,接近齐远,俩人上演爱恨狂交的戏码,分分合合,让观众捉急。
2016-10-20 15:06:00
让观众同情、内心水火相融的五大“复仇”明星,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看星闻” 最近热播的民国大剧《胭脂》,陶昕然在剧中饰演的冯曼娜令观众十分同情,在双亲横死后渐渐变得偏执好斗、狠辣决绝,但内心深处仍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交织着。李晟在《花非花雾非雾》饰演的叶凡为了帮姐姐雪花报仇,接近齐远,俩人上演爱恨狂交的戏码,分分合合,让观众捉急。
2016-10-20 13:39:00
阿巴斯:我喜欢让观众睡着的电影,2016年7月5日,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法国因癌症去世,享年76岁。阿巴斯的沉闷,是放弃紧张、绚烂和感官冲击,追求和打磨着沉着、从容、和缓、平静的格调。沉闷的阿巴斯走在无尽的道路上,沉闷是志于道的坚毅,无尽是艺术的无涯。
2016-07-11 16:10: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