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120帧为电影表达提供新思路
2016-11-09 16:48:00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李安的120帧为电影表达提供新思路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1月6日在北京举办了首场120、3D、4K电影看片会,有幸先睹为快,看到了国内第一场严苛放映条件下的新片。
该片技术层面的最大突破首先来自于120帧、4K、3D。其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实现起来都有具体的难度,而将它们合为一体全部呈现自然是难上加难。影片总体的观看感受就是流畅,明亮,细腻。最大技术卖点之一的120帧画面给予观众极其流畅的视觉体验,5倍于原始放映条件的刷新率使得整个观影过程不再有拖曳闪烁的感觉,给人很强的视觉震撼。而4K的加持使得这两个技术完美地互相协助。目前唯一的遗憾是放映厅的银幕面积还不够大,仅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清晰明亮,但是面积有限的画面,这样并未将影片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
3D的运用这些年日臻成熟,该片在3D的运用上并没有卓然的突破,甚至有些保守,但更大的好处是并不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观影负担。3D电影除了传统电影的技术控制技巧外,还需要对汇聚点进行调整,也就是调整观看影像的立体感和空间分布。《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3D视觉设计上让人感到很舒服,个别镜头有类似《雨果》的设计感,比如与商人谈判的画面中,商人的形象是变形并突出于画面的。选择有限范围内的突破还是为了更好地照顾观众的观影感受,3D电影需要观众不断调整眼睛的聚焦,如果语法设计不得当,会有生理上很糟糕的体验。举例来说,《一步之遥》基本上是2D的思路和混乱的3D效果,看起来异常不适。另外一个典范是2D转3D的《谍影重重5》,观众应该记忆犹新,那是一种想吐的感觉!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直未多宣传而又在视觉效果上有很大提高的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激光放映设备,6日的首映用的是全新的分色眼镜,镜片异常干净。分色法比偏振眼镜能更有效地保留屏幕亮度。简单来说,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非常高级的红蓝3D眼镜,这种技术让可见光光谱平均分配到两只眼睛,利用放映机交替和镜片镀膜同步,呈现不同的双眼视觉,并合并为真实的3D透视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更先进的硬件平台及算法带来的更高的宽容度表现:在观看影像的同一场景画面里,既有刺目而保留层次的亮白,也有暗部的各种细节表现。
120帧无论对于拍摄还是后期制作以及最终的放映都是无尽的挑战。据悉目前全球只有五家影院可以播放这种技术标准的画面,影片也因为远超技术参数而不符合好莱坞制定的 DCI(Digital CinemaInitiatives)标准。而李安导演执意而为之的120帧,为电影语言的表达提供了一种经过实践佐证的新思路。
无论是120帧、4K还是3D,我认为李安的思路首先不是为了挑战技术本身,这些叹为观止的技术合体后实质指向一个终极目标——人眼所见的感受——流畅稳定没有闪烁、清晰明亮、有立体知觉。
影片没有公映,我就不在剧情结构上展开过多笔墨。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架构本身也有深厚的技巧和功力,在事实真实和心理真实之间进行了一番细腻、立体、循序渐进的讨论,带有李安东西方文化交融后特有的气质。
唯一的遗憾是顶级的技术和优秀的故事之间没有找到更多的契合点。技术特质本身还可以有更多待挖掘的领域使得其更充分地发挥。不过可以想象的是,目前的技术水平想要把大量120帧、4K画面进行复杂的后期特效几乎还不可能,所以相较《阿凡达》掀起的3D热潮相比,我认为当下的技术储备还不足以在近期广泛地普及120帧、4K、3D电影——无论拍摄、制作还是放映,都有太多亟待解决的困难。
真实电影应当是继默片变有声、黑白变彩色2D变3D等众多技术变革中的新的篇章,是电影工业顶尖技术的综合运用。相信我们会在不远的将来坐在电影院里看到如白天一般刺目的骄阳和树荫下疯狂奔跑的小孩被立体地呈现在同一块银幕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这场变革的先锋和躬身实践者,是电影工业发展史上值得尊敬的一部作品。
宋泽毅(转载自公众号“大路朝天”)
编辑:董雯
关键词:可见光光谱,电影工业,李安新片,李安导演,新思路,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阿凡达,雨果,真实电影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