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艺术时代,文艺评论应与时俱进
2016-09-13 14:0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赵凤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点击不同信息即可发现,各类文配图、音配画、视频音频互动、动画和延时影像并举的艺术手段充斥着各类媒介空间,满足受众的各种官能需求。眼下,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分享文化产品。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9月6日,中国文联举行了“全媒体时代的视听艺术”论坛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与会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评论家围绕当下影视、摄影、广播等传统行业在全媒体视听时代的交叉融合、跨界混搭以及视听艺术时代文艺评论的发展格局、话语姿态等建言献策。
传统广播影视朝视听多媒体转型
当前,随着融媒体、流媒体和VR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各种文化形式都以图像和影像的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视听内容的制作传播已不再是电台、电视台的专利,各种网站、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媒体和自媒体正挑战着传统媒体平台的主流地位,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编辑、导演、制作人、播音员。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谈到全媒体时代视听艺术的历史演变时说:“沿着历史脉络,从文化传播媒介发展史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人类文化发展大体划分为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听说时代,第二个时代是文字产生之后的阅读时代,第三个时代是电影、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产生之后的视听时代。”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认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一个技术改变媒介、媒介催生新的经济形态,也最终改变艺术生产和营销模式的复杂过程,政策在其中既是技术、媒介发展的倒逼结果,也反过来影响着经济、媒介、艺术的总体面貌与格局。
视听是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与演进
今天的视听艺术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影视、广播电视,从国际来讲其实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视听,法国曾对以眼睛看、耳朵听为主的形态专门成立了一个高级视听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当前,提出视听这个概念并非要与传统的广播影视对立起来,而是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与演进。
“上世纪90年代的审美叫静观审美,现在时兴流观审美,这都是视听时代所带来的技术与艺术的革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星说,“视听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从价值角度来讲,文字通过视听媒介传达、影和视相互交融、照相机和摄影机共用等都体现了传统媒介艺术的延伸,它一直延展到网络艺术,网络使用的内容实际就是视听内容。从视听艺术发展的意义上说,它不仅仅是媒介的变化,更是一种观念的变化。西方国家很早就有视觉艺术,从静态的绘画、动态的影视,到网络视听文化,都体现了人们接受信息方式和对外界世界认知的改变。”
谈到摄影与多媒体时代的融合,《中国摄影》副主编李波补充说,从摄影在当代的传播来看,当下,很多艺术家把摄影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融入到当代艺术创作的构架中,与带有声音和视频功能的流媒体结合,进行了有益的视觉创作和尝试,延展了静态摄影的边界。另外,从新闻摄影角度来看,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特征,尝试将新闻摄影与音画、视听等流媒体结合,也是很多传统媒体和新闻摄影人转型的一个热点。从这两点来看,视听时代的摄影艺术有巨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视听艺术时代的文艺评论
在传统广播影视、摄影艺术朝视听文明时代转型这场艺术化的变革过程中,文艺评论也应与时俱进,及时充当视听评论的“眼线”“耳目”和裁判员,为视听艺术评论的学术建设、理论研讨、作品解析提供富于智识洞见的文化表达、艺术旨趣和人文思考。
在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张德祥看来,全媒体视听艺术时代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丰富,既有专业的官方评论和媒体评论,又有灵活多样、接地气的草根评论,如果官方评论总是高高在上摆出一副评论家的样子,有的受众可能不会买账;草根评论如果鱼龙混杂、不入流,也难以进入主流文化的视野。因此,相互学习、融通、互补共享是我们将来做好文艺评论的姿态和方式。
“不论是传统艺术媒介时代,还是全媒体视听艺术时代,文艺评论的本体规律和评论家应坚守的职业操守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专家评议和群众评价、市场检验不一样,专业评价要有自身标准。”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说。在他看来,专业评论家应紧紧把握三条线。一是眼里有红线,不能触碰红线。二是心里要有底线。对于评什么怎么评,我们要守住底线,不是艺术品的我们就不要用艺术的标准去评论它。三是胸中要有高线。作为品评国家艺术的评论家,我们的评论不仅能影响大众和业界,还能影响行业决策和文化战略,我们应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真知灼见。(赵凤兰)
编辑:董雯
关键词:艺术旨趣;艺术发展;艺术生产;艺术手段;视听结合;艺术评论;混搭;耳目;眼线;中国传媒
反观黄君璧先生的幼女黄湘詅女士,大有剑走偏锋之势,且听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先生的论述。本届艺博会将邀请多位俄罗斯著名油画大师、人民艺术家参展,代表了俄罗斯油画艺术最高水平,是中国油画艺术家及收藏家宝贵的交流机遇。
2015-12-14 15:43:00
李光老师是我亲近的兄长。李光把对个人风格的追求,看成其艺术表现的生命,并且一以贯之的磨砺自己的创造力,最终汇聚成作品的感染力。
2014-06-04 10:41:33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真正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到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富矿,到群众中学习语言。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凝练、善于打磨,努力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作品。
2012-10-30 10:51:01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