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综艺瓶颈的锦囊
2016-09-09 14:36:00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刘 巍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情更加高涨,对综艺节目也就更加挑剔。综艺节目的热闹、炫彩在迎合观众的同时也给它自身的发展限定了障碍,仿如火锅,食时酣畅,笑过之后回味索然。除了爆笑、流泪、煽情、盲从,节目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不得不为其把脉,寻找突破瓶颈的锦囊。
节目不要试图做大,要试图做强,找准目标人群……让观众作为节目的创意、生产、编排、播出全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众人的智慧,提升综艺节目的层级水平精准定制,走定制化之路。综艺节目想要做好,从草创时期就要有精准的定位,任何一档节目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节目不要试图做大,要试图做强,找准目标人群。既然综艺节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无妨再将目标人群的层级划分得更细一些,年龄段、职业区、关注点等多点开花。如果说电影的受众人群是20岁-25岁,那么综艺节目因为不受时间、空间、购票等条件限制,其受众人群应该更广泛,年龄跨度至少应在15岁-45岁之间。
但现在的状况却并非如此,综艺节目的受众人群较为狭窄,过多的节目都在争夺15岁-30岁之间的人群。走定制化之路,就是要扩大收视面,在节目的设置上不仅要做售后服务,更要做售前调查、售中盘点,有的放矢。高手在民间,综艺节目应该让观众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地参与进来,不只是作为“看客”,而是逆向行动,让观众作为节目的创意、生产、编排、播出全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众人的智慧,提升综艺节目的层级水平。
《综艺大观》曾经的宗旨是“综艺性、娱乐性、观赏性”,定位于各层次、各年龄段的观众,这种全能形象让它在综艺节目匮乏的年代能稳坐综艺节目收视冠军的宝座,然而随着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多元,《综艺大观》依然固守“大而全、老少咸宜”的方针便逐渐丧失了追求个性、时尚的观众群体,不得不于2004年退出了综艺行列。综艺节目的观众口味是会变的,所以制作方只有精准定位才能常变常新,无往不胜。
如果综艺节目也能建立起相对客观的奖惩机制,建立起具体审美标准和总体审美原则相一致的规范体系,告诉节目的采编播人员向哪个方向努力,那将是多方共赢的实践有规可依,评价标准是综艺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测量仪。而我们目前对综艺节目的评价标准是悬置的,是灭灯、转椅子?是收视率、点击率?是广告收益、粉丝数量?节目内部有评委、有导师,但节目和节目之间没有一套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如何能提升节目的品级?
电影最初出现时也被视为杂耍,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艺术殿堂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被称为“第七艺术”。这不仅要归功于编剧、导演、演员、科技等全方位的努力,而且得益于大大小小的电影评奖,总会有顶尖电影人将相对达成共识的好电影向全世界推广。如果综艺节目也能建立起相对客观的奖惩机制,建立起具体审美标准和总体审美原则相一致的规范体系,告诉节目的采编播人员向哪个方向努力,那将是多方共赢的实践。
目前综艺节目的水准不是升级,而是不断后移的地平线。最大的问题是嘉宾或曰选手,在真人秀、竞赛类节目中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的综合素质、临场表现、号召能力可被视作节目成败的风向标。当前的困境,一是嘉宾匮乏,我们经常可看到这个“组合”刚在这个节目客串,又在另一档节目参选;二是嘉宾全无门槛,有人将“东施效颦”的“效”写成“笑”,有人听到“未雨绸缪”表情木然……嘉宾的水平过低不仅不利于节目的口碑,对嘉宾本人也是不利的;三是嘉宾有过度炒作的嫌疑,真人不真、装纯装傻,表演夸张、游戏烂俗,明显“做”的表演未免太看低了观众的智商。
综艺节目不是要强调给观众多少,而是强调给观众多好。综艺节目要在竞争中自立,保持并彰显自己的个性,讲品位、讲格调才能获得增殖评判让亮度亮起来,就像乐队不能缺少指挥,一档节目不能缺少灵魂。观众看过节目之后总能记住其中“出彩儿”之处,要求每期每档节目都有亮度是对综艺节目的高标准、严要求。综艺节目的运作是连续的,每期节目在形态、风格上既要保持一致,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又要在此基础上常变常新,维持节目的关注度。
《非诚勿扰》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作为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它秉承了“做媒”的主题,又不断更新形式,一些“专场”等板块设计常会让人耳目一新。综艺节目在语言亮度上存在着滞后性的问题,广播式、刊映式的播出模式与大数据、新媒体移动终端的4G时代无法同步。由于播出时间滞后,节目中的“笑点”往往都是在“热词”退潮后才刊映,所以效果并不好,在时效性方面并不占优势。有的节目为了凸显“亮点”,想当然地引入了过多的字幕、箭头,缭乱视听。
综艺节目的优势、短板及瓶颈向我们揭示,观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需求是在走上坡路的,所以精神文化生活的生产方、供给方就不能以己度人,自说自话,综艺节目不是要强调给观众多少,而是强调给观众多好。综艺节目要在竞争中自立,保持并彰显自己的个性,讲品位、讲格调才能获得增殖评判。广告收益、电影改编权、主持人服装提供商,各大节目的争夺战虽是落实到利益上,但口碑才是所有这些的基点,丢失了社会效益的节目最终也会丢失商业利益。(刘 巍)
编辑:董雯
关键词:综艺节目,综艺大观,突破瓶颈,看客,非诚勿扰,第七艺术,亮点,做媒,笑点,组合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