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阅读,如何读?
2016-09-08 08:58: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 原
网络阅读早已普及,而且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其阅读量、阅读的便捷、阅读内容的五花八门,不能不说远远超过了传统阅读。
然而,这样的阅读也带来了深层的弊端,负面效应正日益显现。
前些日子,一篇文字以撩人的标题经不断推送,被广泛传播。初看内容,还挺能引发共鸣,以当今的认识水准看,道理也很充分,但这篇文字通篇的依据却是某报20年前的一篇评论。尽管引用者也称如今网络文章不靠谱,都是你转我、我转你,不过引用者还是查到了一位名人写的文章,里面也有相同的内容,所以引用者自认为“估计不会有假”。对文章依据的这篇评论内容,开始我也深信不疑,可是后来有人稍稍用了一点功夫,找到20年前的原文,翻开一读,哈,原来里面的意思竟截然相反。其实,传播不实信息,正是当今很多网络文章的特点;而你转我转、轻信传言,恰恰也是网络阅读的特点。
虽说网络让一切无比便捷起来,什么都无需费力,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打开手机,就可以查阅天下,可惜,越是便捷,就越不想费功夫,技术便捷带来的正是思维的懒惰。面对海量信息、大量图文,怎么看都来不及,只能一扫而过,谁有精力潜心阅读?谁还有工夫辨别真伪?过去,捧本书阅读不能不备上字典,不时查阅辞海、翻找相关书籍更是阅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现在,有谁见过看手机时还兼翻辞书的,即使想翻也没那个环境和心情了。看书是静心下的雅事,与浮躁后的无聊不是一回事。
海量信息对人是冲击,更是诱惑。谁不想了解天下奇闻,谁不想知道观点、想法?可如此泛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筛选?事实上,代替多数阅读者筛选的只能是标题和推手们。标题党这个称呼,有褒义也有贬义,褒义是作者和编者在制作标题时所下的功夫,我们讲新闻史时,绝妙的标题从来都是精彩的一笔;而贬义呢,如今在新媒体中恐怕日渐占了上风,耸人听闻、文不对题、以偏概全、只提一点不及其余,似乎成了制作标题的诀窍。现在的标题常常还要配上惑众的大话,否则就没有点击率,“这才是真相”“马上看,不看就被删了”“赶紧转,不转就不是中国人”“转疯了”,可看了半天,啥也没有,和中国人不中国人也没什么关系,旧闻过了几年再转一遍又成天大的新闻了。
阅读微信是当下的主要阅读,微信群和微信好友是微信的基本来源,可群和好友大多是近亲繁殖,所以发来发去的微信,不是同好就是投其所好。阅读原本是自身修养的提升,好的阅读可以让自己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但近亲繁殖的阅读却常常是自娱自乐,是同等水准以下的互相传递,相左的观点、相悖的事实很难入眼。这样的微信读了半天,如何深省、怎样升华?
网络阅读还要费眼费工夫,于是,如今网络视频脱口秀最时兴。从脱口秀中获取知识,其妙处是,不妨一心二用,有一搭无一搭亦无不可。如今有上千的公号视听节目替代了无数人的阅读,这样的方式比网络阅读还省事,当然比阅读更加快餐化,一听了之,别说查阅、思辨,就是走脑有时都可以省略,讲什么就接受什么。视听节目有无听众,关键是“说书人”的本事和背后团队的手段,调侃的无不来点东北声调,不管有理没理,一番小品式的讥讽已经让你当了段子的俘虏;心灵鸡汤大概要以南方语音为主,细腻的叙述娓娓道来,无论是否确有其事,感性的语气已经让你觉得不无道理。
不可否认,网络阅读的大势已不可逆转,但改变网络阅读的快餐式、浮躁型,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要转变我们阅读时的心态。只有潜心、静心,不急功近利,不为猎奇八卦而阅读,网络阅读的现状才会有所改善。(陈 原)
编辑:董雯
关键词:网络阅读;网络视频;微信;说书人;海量信息;视听节目;脱口秀;有一搭;基本来源;快餐式
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平行线,它们有不同的受众。培育书香社会,别一味纠缠于网络阅读方式有多“坏”,而是要把更多人引导到真正的“阅读生活”中来。
2016-04-19 09:16:00
题目中所说的“网络阅读的追求”,是特指网络阅读内容创作者的自我追求。网络阅读和读者们一起完成了对网络阅读的定位,并且习惯了这一定位:即使都是用来Killing time(谋杀时间)的,网络阅读也只限于用来打发碎片时间。
2016-03-29 16:51:00
(记者 孙自法)“中国网络最大的危害我认为不是谣言,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危害,就是因为我们的网络全面的娱乐化”。清华大学教授肖鹰12日警告说,(网络)全面娱乐化的结果就是真实的信息得不到确认,严肃的教育得不到传播,还有社会、民族、文化的正能量,“都被娱乐化了”。
2013-09-13 01:00:52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