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三体》舞台剧:探索舞台的边界
2016-08-15 09:37:00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三体》,探索舞台的边界
8月3日,北京展览馆剧场。我,同2000多名北京的观众一起,见证了《三体》舞台剧的北京首演。
很多朋友或许与我一样,从6月《三体》电影跳票以来便一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事实上,对于电影版跳票这一消息,在其庞大的粉丝圈中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从宣布立项开拍以来,它所饱受的争议便不绝于耳。“只有国外团队才能拍好《三体》”这一结论似乎也早已在很多粉丝心目中盖棺定论。
而在另一边,《三体》舞台剧完成了它在上海的全部演出。原著作者刘慈欣到场观看了首演,并表示“出乎意料的好”,“能打80分”。接下这个项目的,是一支由刘方祺带领的年轻团队,近年来,他们曾经完成了将充满魔幻色彩的《盗墓笔记》搬上舞台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三体》的舞台化呈现,他们是最佳的人选。
毋庸置疑,《三体》在国际上甚至都是一个超级大IP。刘慈欣凭借这部作品成为亚洲首位斩获国际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的中国作家,而其宏大的叙事观与内核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冲击读者世界观的同时,使它的改编变得异常困难。相对较为容易的电影改编搁浅后,人们不禁问道,仅仅这方寸舞台,又能施展怎样的魔法?
然而,刘方祺做到了。在《盗墓笔记》时,我便很欣赏他对于多媒体技术与表演的完美融合,以及对于原作呈现与个人创新的均衡配比使作品能对原作粉丝与普通受众起到双重满足的功效。到了《三体》这里,尽管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然而对于这部作品,我个人是持欣赏态度的。
在《盗墓笔记》中,我们已经见识到了3Dmapping技术、纱幕投影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而在《三体》中,刘方祺选择让技术再一次升级——增进的两侧方向投影,让整个剧场在深度拓广的同时更有种180°视角全面包裹的感觉。在主舞台进行核心剧情时,两侧投影还会协助进行辅助细节的丰富工作,其共同带给观众的,正是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浸没式体验。在国内的其他舞台剧中,已很难觅到敌手。
《三体》中场景变换之多同样是其改编舞台剧的重大难点之一,为此,视效团队巧妙地在舞台中央放置了包裹着LED屏幕的三棱锥,使其既可以在三体游戏中成为关键的金字塔出现,又能在其他场景中充当背景墙的功效。又如汪淼研究室充当了ETO组织的控制台,舞台前方的地井成为了红岸基地杨卫宁与雷志成坠落的山崖,等等。这样活用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使换景变得来去自如,也让问题迎刃而解。
另外,刘方祺对于重点场景的刻画依然深入人心,为此,他甚至动用了不少的“黑科技”:大到用无人机升起的三只代表着“三体”的大型氦气球在观众席上方完成了“三日凌空”的壮举,以及以观众的主观视角进行的“古筝计划”纳米线切割巨轮,小到叶文洁与汪淼初次会面,闪回到舞台后方的“高山”上精神崩溃的杨冬坠入山崖,以及“文革”一段对于叶文洁父亲批斗的“盛景”,都让人历历在目。很多场景,例如三体游戏中三千万军队实现的人肉计算机,即使阅读文字也能
书页背后的读者们心潮澎湃,而当这些被一幕幕呈现在剧场中时,对于台下的数千书迷来说,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满足了。
至于要说还有哪些遗憾的话,受限于北展剧场的场地原因,一些位置较偏的观众可能观看有所遮挡,以及部分投影画面并未呈现出足够好的效果,据说在条件更好的上海文化广场的演出更为震撼。此外,部分场次出现了无人机的非人为故障,这对于在场的观众来说,也算是个小小的遗憾吧。
《三体》改编的另一大难度,在于其所涉及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以及充斥的大量的专业词汇。要将三百多页的小说压缩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又要让粉丝和没看过原著的普通观众都买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刘慈欣的去繁就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在人物上,省略或弱化部分次要人物,并将其所需要发挥的功效与扮演的功能汇集在几个主要角色上以丰富人物塑造;在情节上,仍保留了上世纪70年代与现代双线叙事的结构,将那些过于难以理解的哲学思考以更直接形象的描述替代;在冲突上,许多重复、次要、复杂的支线剧情被省略以突显上半场“引来三体人”与下半场“对抗ETO”两大核心主线。
此外,还有两处剧情的重要更改——叶文洁由被动被捕变为主动投诚以突显其内心的挣扎,以及将伊文思改为未死杨卫宁的化身,既借其讲述免去了还原书中都未详尽描绘的三体世界这一冒险行为,更让其与叶文洁的感情线形成了首尾呼应。从现场的反应来看,这种更关注角色人性的改编使不少观众为二人叹息扼腕,据说刘慈欣本人也对这样的改编很为认可。
当然,也有不少书迷表示了对这种更改的不满之情。的确,作为全剧的核心人物,叶文洁这个角色本身便承载巨大。由于受限于篇幅导致其黑化过程的铺垫被省略,这也使得她后期的反转略显不可信。而这段铺垫导致叶文洁对人类道德绝望并向宇宙发送信号的直接原因,删去之后对全剧的内核损害很大。再者说,将宏大的人类终极问题划归为儿女情长之上,对于被原作所震撼的读者来说,不能接受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冷静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很久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事实上,无论制作团队如何努力,想让观众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精准触碰到刘慈欣的广袤思想和悲悯情怀也是难于登天。在仅有的管中窥豹的时间里,刘方祺所做的,是尽可能地还原书中所描绘的那个带有魔幻色彩的世界,并使其吸引更多的观众,这种吸引若能完成转化,也是了不起的壮举——与我同行的几位之前未看过书的朋友,在观剧后纷纷表示产生了极强的阅读《三体》小说的欲望。由此,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改编起到了它需要起到的效果。
谢幕时,台上的演员们提议进行全场大合影的环节,并在环节中带领全体观众喊出了书中那句经典的口号。“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而更大的欢呼声,出现在当演员们提到团队将在未来努力把《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这部慢热的系列小说更为精彩的后两部搬上舞台时。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注定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无论如何,《三体》作为国内科幻舞台剧的起步,尽管并不完美,依然值得我们的期待。方寸舞台,造梦之地,让我们期待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这里上演更多的奇迹吧。(崔颢)
编辑:董雯
关键词:三体;舞台剧;舞台中央;边界;盗墓笔记;上半场;高山;文革;无人机;刘慈欣
京华时报:多媒体能凑“戏”吗,自从《三体》拿下国际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再仅仅是科幻迷小众圈子里交口相传的一个神话,而成为公众视线中的一个超级大IP。《三体》改编电影跳票之后,《三体》舞台剧捷足先登,在上海收获口碑之后,近日又来到北京北展剧场,为观众呈现了科幻如何与舞台联姻的一种可能。
2016-08-08 15:07:00
《三体》舞台剧:科幻与舞台联姻的得与失,自从《三体》拿下国际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再仅仅是科幻迷小众圈子里交口相传的一个神话,而成为公众视线中的一个超级大IP。《三体》改编电影跳票之后,《三体》舞台剧捷足先登,在上海收获口碑之后,近日又来到北京北展剧场,为观众呈现了科幻如何与舞台联姻的一种可能。
2016-08-08 15:01:00
《三体》舞台剧,一次全新的舞美设计之旅,随着《三体》舞台剧在上海的成功演出,全国的戏剧观众开始对这一融合了科幻内容,历史感与未来感交融,成功运用了多种多媒体技术的创新视觉盛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相信在《三体》舞台剧里,相信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一些的,也希望的设计能够让大家喜爱,能够满足你们对三体世界的想象与憧憬!
2016-07-29 09:26: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