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漫谈|国外世界级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哪些经验?

2019-09-19 09: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2016年起,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政策驱动下,这些年我们看到,各地的特色小镇纷纷出炉,有的重金打造了乡村美景,有的挖掘历史强调农耕文化,着实吸引眼球。

  但有一个问题是,这些小镇往往都很像,无非是田野风光+农家饭菜,可玩可消费、能把人留下住一晚的内容太少了。不过我们看到,临近国庆假期,国外的小镇民宿预定却非常火爆,一个面积几平方公里的小镇子,能让游客流连忘返,成为网红打卡地。国外的小镇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经验呢?

  欧洲的小镇其实并非目标引导而建,也就是说,建设之初就没有为了“特色”而“特色”,它们大多是“天然形成”,却已是全球小镇建设的范本。探寻欧洲小镇发展的历程和经验,我们需要多维视角来看欧洲小镇的成就,那些能在岁月中站稳脚跟的欧洲小镇,到底“特”在哪里?

  首先,山水灵动的地方更易出名镇。

  比如,同样是“水镇”,中国的水镇似乎总难摆脱“观光”的单一属性。相比之下,欧洲的“水镇”与“水城”已经能够以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姿态,迎接全球游客。

  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大利五渔村,由5座深藏在峭壁和大海间的小渔村组成,沿着蜿蜒的地中海海岸线而建,是全球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沿海而建的五渔村徒步线路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徒步路线。

  所以,我国的小镇更应该思考的是:怎样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融入自己的独特游览体验,塑造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完成从观光到度假胜地的蜕变,吸引的不仅是游客,还有旅居者。

  第二,文化才是核心吸引力。

  中国有20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特色小镇,但让人记住的屈指可数。究其原因,还是小镇的文化没有被有效地发掘和利用。欧洲的各个小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口不多,基础设施却很齐全。文化层面,很多小城甚至都有自己的城徽、城旗、城歌、传说、教堂和球队。

  例如德国的门兴格拉德巴赫,这是一座富有艺术和文化气息的小城,人口只有几十万,却拥有重要的文化古迹、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和遍布各地的剧院、小型歌舞场及小型舞台,城区有电车和轻轨,“星期二紫罗兰游行”是这座城市古老的狂欢习俗,也是这座城市中亘古不变的文化传统。

  相比之下,中国的小镇文化足够厚重,但只浸润了这片土地的表层,没有渗透到深处。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到了城镇层面,居民对当地文化已经漠然,地域文化难在原住民群体中找到凝聚力和认同感,更谈不上感染外地游客,使游客产生共鸣。

  第三,用产业发展留住年轻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从分布范围来看,欧洲知名特色小镇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经济基础是欧洲城镇发展的土壤。

  在中国的小城镇,年轻人更愿意去大城市打拼。“特色小镇”没有了新鲜血液注入,是发展的最大瓶颈。

  而在欧洲的大多数小镇,有稳定的原住民,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球的游客。它们既有大城市一样的交通设施、生活设施、就业机会,又像乡村那样生态植被完整、传统文化浓郁,这是人们最为向往的,也是极难实现的。

  最后总结一下,一座成功的特色小镇,需兼顾当地人的生活和游客体验,以满足人的合理功能需求为前提,充分挖掘当地独有的文化气息和内涵,并将之融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中,形成独特的“小镇style”。这样的小镇,不用强调,也会觉得很特别、很出色。

编辑: 孔明

漫谈|国外世界级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哪些经验?

2016年起,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政策驱动下,这些年我们看到,各地的特色小镇纷纷出炉,有的重金打造了乡村美景,有的挖掘历史强调农耕文化,着实吸引眼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