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职业教育需求的学生能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更多的建档立卡户中的劳动力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带动贫困家庭脱贫。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在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职业教育,难度要比其他地区大很多。此次教育部专门发布《指导意见》,非常具有针对性。

  李国祥:在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职业教育,和一般贫困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别,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推进的难度大。相关的主管部门专门发文,对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反映出深度贫困地区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也对深度贫困地区未来在脱贫过程中提高脱贫质量提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八项任务,包括促进普职教育融合,建好办好一批职业学校,扩招向贫困地区倾斜,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技能评价与就业服务协同联动,完善职业教育协作政策和结对帮扶机制。

  李国祥认为,这八项任务,可以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的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职业教育的福利。这不仅能让贫困户根据自身兴趣掌握一技之长,也能助力贫困户永久摆脱贫困。

  李国祥:这八个任务形成相互促进的体系,都不可或缺。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必须摸清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想参加职业教育的人的情况。对于想接受技能培训的,必须要满足,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并且在就业的时候能够有较高的工资水平。同时,“两不愁三保障”强调要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完成学业,更进一步的,在保障义务教育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学一门技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围绕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户,通过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扩招等方式增加培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保障贫困户实现永久性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