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许伟 李沛 贾宜超)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深入宁夏、内蒙古、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山区,采访了多个山区家庭。他们的家庭故事,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点滴历史。从25日开始,中国乡村之声将播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山里人家》,今天推出第三篇《张茂堂:震后新生 废墟上建起二层小楼》。
细雨濛濛中,群山更加翠绿,一块块厚重的云雾就围绕在山腰间,行走其中,仿佛人间仙境。藏族老人张茂堂世世代代居住在汶川的大山里,虽然已经72岁,但是张茂堂还是经常自己上山,穿着那件自己做的羊皮坎肩,去照顾山上的300多棵李子树和30多箱蜜。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正处在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交界地区,山高谷深。从张茂堂的家望出去,大山仿佛就在眼前。从一出生,张茂堂就生长在大山脚下。大山养育了张茂堂一家,也曾经让张茂堂一家经受了巨大的痛苦。2008年的那场地震,夺走了张茂堂妻子、大女儿和大女婿的生命。
张茂堂一共五个女儿,都已经出嫁。由于大女婿是上门女婿,所以两个孙子都跟了张姓。大地震之后,张茂堂决定独自带着两个孙子生活。
生长在大山中给了张茂堂坚韧的性格和不服输的精神。年轻时,张茂堂就是个有主见的人,对幸福生活充满向往。老人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80年代,农民可以自己承包土地经营了。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就在张茂堂所在的村实施了。
张茂堂:那时全队开思想大会,就说现在土地承包,大包干,土地下包到户,开始把土地承包给个人,只要勤劳,就有饭吃。
通过勤耕劳作,就能换来自己想要的生活,张茂堂对此坚信不疑。那时,张茂堂一家承包了八亩七分地,凭着一家人的勤劳,日子越过越好。即便后来遭遇了地震,也没摧毁张茂堂对生活的信心。
地震过后,张茂堂带着两个孙子生活,平时编点背篓到山下卖,给孩子赚点学费和生活费,两个孙子在老人的呵护下也渐渐长大。然而,2013年7月10日,又一个大灾难降临到他们家。
这一天,汶川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特大泥石流灾害过后,政府给予受灾群众住房补贴,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张茂堂家的两层小楼就是在政府的支助下建起来的。现在张茂堂家里沙发、电视、立式空调等设施和城里人家没什么两样,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电视机旁摆放着的一些奖杯和证书,“2018年度四川省脱贫榜样”、“2017年度感动阿坝年度人物”、“汶川好家庭”等。张茂堂说,这些荣誉他并没有很在意。
张茂堂:这个奖我也不懂,我们祖祖辈辈也没得过。他们说是网上发起的投票,汶川县就我一个得奖。我说,不管县上发的奖,还是州上发的奖,对我的鼓励非常大。
对于一位72岁的老人来说,荣誉并不是他追求的目标。张茂堂更看重的是两个孙子孙女的成长。孙女在汶川县城上高中,孙子张小聪今年初中毕业进入职高学习。
张小聪:我选的建筑专业,我想通过系统的学习来建造房屋,看着房子一点点建起来,出现地震时尽量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
对于孙子的选择,老人觉得只要孙子认可的事,他就支持。
张茂堂:只要他听话成才,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自己喜欢的事就去做。路由自己选,我常对他说,选择的好后半生好过,选择的不好后半生就不好。
魏巍青山,默默无语。大山养育了人们,也曾给人们带来伤害,就像生活会充满曲折,也会给人带来希望。人生当中,一件件事情就像湍急的河水,匆匆而来,又浩浩而去。70多年的人生经历让张茂堂对这些已做到淡然处之。他说,只要有人在,希望就在,再大的苦难也压不倒他的家庭。
张茂堂:只要有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人活着就开心,不管做什么都有继承人。如果没有人,就算有一大推金条也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