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专题策划 > 不忘初心再长征 > 湖南-广西 > 记者手记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记者手记:90后的我在长征路上成长

2016-09-03 13:47: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9月3日消息(记者孙永政)说起长征,我想大多数90后和我一样脑海里只存在着一个数字:两万五千里;一次会议:遵义会议;一个人物:毛泽东……对于长征的了解多半也是来源于历史课本以及影视作品。今年7月1日建党节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忘初心”这四个字,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在如今和平稳定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去追寻前辈的脚步,学习他们留下的革命精神。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也重走了一段当年的长征之路。

  今年8月初,我作为央广网的一名记者,有幸地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忘初心再长征”大型联合采访活动。采访组一行从8月7日抵达广西兴安一带,辗转至湖南通道,后奔赴湖南桑植,进行了长达8天的采访报道活动。在广西兴安、灌阳、全州一带,我们亲临了82年前发生湘江战役的各大遗址,走访过三位见证红军长征的老人,缅怀过湘江战役纪念碑园里的红军烈士。在湖南通道的恭城书院,我们聆听了通道转兵的伟大转折故事,想象通道会议召开时的情景。8月11日,采访组一行又来到了开国元帅贺龙的故乡——湖南省桑植县,在这里,我们参观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的纪念碑、纪念馆、指挥所等,采访了当年跟随贺龙长征的老红军——彭俊明。一路上走来,我不仅被长征中的伟大故事所震撼,留下一串串感动,更被红军长征的精神所感染,收获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说这次“重走长征路”将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宝贵财富。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张家界市桑植县。 彭洪霞摄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

  回想起这几天的长征之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便是桑植。汽车刚刚驶入桑植县城,我便看到“弘扬贺帅精神,建设美丽桑植”的宣传标语贴满了道路两旁,当地人说,那条路叫帅乡路。没错,这里是开国元帅贺龙的家乡,家乡人以他为荣。这里也是当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的一片星星之火,同样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在我的印象里,这是一块红色的文化基地。当年贺龙在桑植的影响力巨大,很多百姓支持他闹革命,几千人跟随他进行了长征,踏上革命的道路。我想,从这里走出去的红军官兵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这个地方,那些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尊敬、学习。

  聆听过最震撼的的故事

  这些天,我听过很多故事,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位于广西灌阳的酒海井故事。当时新圩阻击战中受伤的红军伤病员均安置在新圩乡下立湾村蒋家祠堂的临时救护所里。国民党反动派在蒋家祠堂发现这120多位伤病员后,捆绑起来一路驱赶,残忍地将他们丢进25米深的酒海井里,有的伤病员还被扒下了衣服和皮腰带。随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凶狠地用机枪对准他们进行扫射, 120多名红军战士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国民党反动派如此残忍的手段让我为之震撼。这些牺牲的红军官兵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然而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我们必须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采访过最令我感动的人

  12岁参军,14岁跟随父亲参加长征,成为长征路上的一对父子兵。在桑植县我们见到了这位当年参加过红军长征的小英雄——彭俊明。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年仅12岁的他背井离乡,不畏艰险,在长征路上突破重重艰难险阻,最终走完了2万多里的长征之路。很难想象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竟有如此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12岁,彭俊明便担负了一种责任,一种对待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精神。当今社会中像我一样的90后,如今也开始在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生长在和平稳定的年代,没有经历过苦难生活,但仍然应该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应该像彭俊明老人一样,敢于牺牲、敢于奉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