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0 23:55:00 来源: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浙江11月21日消息(吴金阳)“我和几名工友被温州一家鞋厂聘用了,明天就开始上班了”,11月18日下午,在黄华边防派出所门口,李某与在场的民警们分享了心中的喜悦后,便匆匆告别,坐上了前往温州的大巴。
然而,就在不久前,李某和他的工友们还为工资的事情发愁:原来,今年9月20日,位于浙江乐清市黄华社区的一家制鞋工厂因无证运营被当地职能部门取缔关停,随之,李某在内的百余名工人停工下岗,先前被拖欠长达三月的工资也没了着落。更有传言称,工厂负责人高某资不抵债,早已“跑路”,这让李某等一众工人惶恐不安。
“据我们了解,这家工厂经营状况不太好,不光是拖欠工人工资,还借了外债30余万元。企业主本来指望完成9月底的几笔订单,让企业扭亏为盈,不料还没有生产完,就被查封了”,黄华边防派出所副所长陈绍长说。
10月6日,黄华边防派出所接到李某报警称,某制鞋厂老板拖欠百名工人工资,请求帮助。得知情况后,该所立即派遣警力前往现场。只见,在黄华社区被关停鞋厂门前,几十名拖家带口的工人聚集在一块议论纷纷,而鞋厂内无人应答,早已人去楼空。
“当时,李某第一个走到我跟前的,一把抓住我的手,沮丧地对我说,‘警官,老板欠钱不还,我们该怎么办?请你帮帮我们’”,执勤民警叶挺挺回忆道,经过与工人们沟通,民警发现他们法律意识非常淡薄,竟不知道如何通过正规渠道去维护自身权益。
过了一会儿,黄华街道黄华社区工作人员、村居负责人也相继赶来。在民警和社区、村居工作人员们耐心劝说下,鞋厂工人纷纷离去。
牵扯上百名工人切身利益,引起了黄华当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边防派出所、社区村居立即组成了联合工作小组,主动介入,并随即启动了“警调衔接”机制,纷纷为工人讨薪出谋划策。
能不能为工人要回工资,关键还在于高某。考虑到高某在外债台高筑,经济状况不佳,与工人需要立即支付薪酬的迫切愿望相矛盾。如果让双方直接进行谈话,预计结果一定是“一拍两散”,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于是,工作小组决定先单独找高某“谈谈”。
10月13日上午,在被停鞋厂的会议室内,联合工作小组成员找来了高某,并邀请乐清市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共同对拖欠工资发放事宜进行交涉。
“通过了解,高某手上还有一部分现金,基本可以应付当前面临的‘危机’”,黄华社区工作人员刘碎叨说。
在谈话中,工作人员向高某解读了国家劳动法相关政策规定,陈述了利害关系,郑重要求其履行法律责任,承担起企业主应尽的义务。在工作小组的努力下,高某当场表示同意支付拖欠工资,双方还约定,将于10月20日召集工人代表共同协商工资发放的具体事宜。
“你们的老板没有‘跑路’,他答应会给你们发放工资,”得到高某的承诺后,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动身,挨个通知了鞋厂工人。
10月20日,对于李某等108名下岗的鞋厂工人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将领到拖欠已久的“血汗钱”。
当日下午14时许,在乐清柳市镇,黄华边防派出所、黄华社区召集企业主高某,以及几名原鞋厂工人代表召开会议,对鞋厂所拖欠的三个月工资发放事宜进行协商。
考虑到高某的经济状况,工人们同意了他提出的“按照实际工资80%标准一次性结清拖欠工资”的提议。截止10月21日下午,50余万元拖欠工资陆续发放到108名工人的手中,至此,这起劳资纠纷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责编:吴金阳
参与讨论
我想说